本书以作者从事中国传播史研究的个人实践为线索,精选了作者在此领域探索和跋涉近20年间的部分所得,以此管窥中国传播史研究从报刊史转向新媒介史书写的历程和面向,提出中国传播史研究“转向媒介”的时代命题。
当今社会,如何进行有限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义务教育的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估及优化》构建了一个包含三阶段绩效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绩效优化分析框架,通过分解该框架,分阶段地考查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就每个阶段的绩效问题分别构建评价指标,并分别
本书以伊顿家长大学开发的六星父母测评及相关课程为基础,为当代父母提供一种新的教养理念。“六星父母”即代表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六个侧重点,它们分别对应父母爱的能力、教养知识、家庭规则、父母性格、投入度和教养方式。
《帮助学生寻找幸福生活密码:特级教师毛经文的历史教育主张与追求》主张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是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寻找幸福生活的密码,养育学生人格,让他们的精神站立起来。知识与技能固然可以产生力量,过程与方法也能培养能力。但从历史知识中挖掘出的价值观却能决定方向。如果高中历史课堂缺乏价值的正确选择,任何机会都可能
作者执教中学生物学30多年,潜心于课堂教学设计、反思与研究,有着深厚的教学积淀和独特的科学文化视角,特别是对生物学的“学科本质”和“生命本质”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领学生沐浴生命科学的理性光辉”的教育主张,提倡并践行“发现事实与概念、揭示思想与方法、领悟价值与意义”的生物学教学境界。发表了大量教学研究论文,对中学生物教
本书主要从职味课堂研究的缘起、研究范畴、教学范式、现实实践和推广成效与个方面探索职味课堂的价值,通过基于现实关照的职味课堂教学,从价值认同、评价体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来推动,从而实现“渐变-蜕变-蝶变”的阶段跨越,慢慢趋近真正意义上的“职味课堂”。在对职味课堂的追寻中,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对教学潮流的现实审视,必
内容开放式平台是网络环境下实现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为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活动提供虚拟空间、运行机制和管理支持。 《内容开放式平台中的知识传播研究》分析了知识传播活动的三类参与者及其行为,采用“动机—行为”分析框架,借助MOA框架设定了影响知识传播活动不同参与者及其行为的动力要素模型。同时,在系统理论和
幼儿园课程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方式的选择,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以课程整合为载体。《幼儿园整合课程内容统整与学习方式研究》立足于整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生命的特殊性,以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发展作为引导及组织依据,认为课程内容统整是实现课程价值统整理念的基本路径。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征是以课程主题为核心的统整学习,旨在统整幼儿的
中国与印度是两个文明古国,人口总和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强。两个文明的交往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屡次派人到印度取经,大量引进印度的宗教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了印度文明的发展,但由于印度没有修史的传统,一直为人所忽略。这本著作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分析印度人眼中的中国,揭示中国文
本书借鉴媒介学的观念与思路,探讨媒介是如何嵌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而引发社会、生活的有机转变的。同时,该书另辟蹊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如牌坊、道路、祠堂、礼物、瓷器、扇子、家庭、墓葬石刻、门户、桥梁、茶叶、生肖、书信、长江等,着重剖析这些媒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流变中如何勾连起人们的社会关系,维系着人们的社会交往,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