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的栏目基本与前三卷保持一致,设有“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学术团体、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简介”、“学者简介”及“附录”5个栏目。与前三卷有所不同的是,本卷年鉴将“重要文献”栏目调整至附录部分。本卷年鉴的“2006-2010年中1
《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批准号10AZD021)的结项成果,抓住了"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这个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而为民生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方法和范式。本书选取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
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指示器,休闲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休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从跨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学术对谈的方式,探讨休闲理论,剖析休闲现实,尤其是中西方在休闲意识和休闲行为的异同,以期为理解和促进中
《社会学论丛: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为基本背景,聚焦于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各种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开展经验研究,收集到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相关社会学理论概念的指导下,对青年的就业、职业和工作、青年的婚姻和家庭,以及青年亚文化、青年与宗教、青年与教育等方面的
《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是姬中宪近年来的杂文随笔集。 他以亲历者的身份,披露中国社工和公益界的新鲜事,也从切身体验出发,描摹时代的种种奇观。从言必谈“社工”,到后来渐渐淡化这个词,直到最后打通社工与社会的界限。身兼作家与社工的双重身份,他将文学的细节感与戏剧性、社工的人文底色与社会视角,融汇在字里行间。 这
随着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不断深化,留守农村的女性经历了更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面对沉重的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农村居民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国家的发展又该还以他们一个怎样的乡村?对农村留守人口进行社会保护和政策干预的核心是尊重以互惠为文化根基的乡村共同体、以农业为生活方式的农民和以退却方案为保障的乡村生产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套装全三册)》是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之《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的再版。书中对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和研究。这三本书曾于2013年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系·文库: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研究》是在对农民工访谈和整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阐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和阶层固化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和解决农民工代际传承和阶层固化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成果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调查分析1500名农民工问卷、解剖21例深度访谈个案、研
本书分为六章,力求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方面有所创新。本书试图对民族地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角色进行定位,就提高拉萨社区居民对城市社区治理和参与水平提出了建议;界定了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宗教组织在拉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