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著名史家李埏、李伯重父子回忆自己的老师张荫麟、钱穆、闻一多、吴晗、方国瑜、韩国磐、傅衣淩、吴承明、何炳棣等人的文章多篇,对他们的品格、学识做出了生动而充满温情的描述,展示了“良师”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动人经历;同时对他们史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做出了深入清晰的介绍,充分展示了“良史”的史识、史才与史德。全书细节丰富
《好看的镜花缘》是古典奇幻巨著《镜花缘》的桥梁书版儿童读本。本书以清嘉庆二十三年李汝珍亲自监刻本为蓝本进行白话文浅语化改编,以章回体故事和儿童趣味阅读的视角梳理脉络,精心编选了唐敖游历30多个奇域异国的冒险故事,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小读者们将目睹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奇花异果、奇乌怪兽,在文字和图画构筑的瑰丽想象中领略古代
《寻常百姓家》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2000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下编写么老师自
本书以晚清至“五四”时期黄遵宪、严复、梁启超、林纾、王国维、章太炎、吴稚晖、胡适、鲁迅和周作人这十位“轴心作家”的文学汉语实践为中心,回归语言本位,沿着文学汉语的汉语造型、主体意识和文学形式等维度展开探讨,呈现语言层面的现代文学发生史。当汉语造型的“理”为现代之“理”,实践主体的“情”为现代之“情”,文学形式的“文”为
本书以白之(2002)、汪榕培(2000)和张光前(2001)的三部《牡丹亭》英译本为分析对象,对《牡丹亭》英译中的互文指涉进行个案研究。笔者认为,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用典的翻译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典故的本质、意义以及用典的作用,即符号学本质、历史文化内涵、“故事”形式、互文创作机制。基于此,本书提出了用典翻译的两条原则: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了大量诗词名家,他们创作的诗词题材广泛,流传久远,他们的名篇名作穿越千年的时光,散发出夺目的光芒。本书选取了我国历史上十位著名诗词名家,包括贺铸、周邦彦、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姜夔、陈子龙、纳兰性德,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用漫画的方式绘制出
本书以元代翰林国史院作为考察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制度篇,梳理翰林国史院的兴建沿革、基本职能等内容;下编文士活动篇,探讨翰林国史院在元代文学与制度之间的错综关系,是首部关于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代文士活动的研究著作。本书一方面再现了元代空间统合与族群互动的时代风貌,并借以观察元代知识精英跨地域、跨群际互动的新历史格局;另一
"这本教材主要是让同学们明白中华传統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创造的根本,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与形态的总体。这门课程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有着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体,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
本书由创作篇、感想篇和反响篇三部分组成。创作篇主要由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剧本及参与节目创作的11名教师讲述他们如何用舞蹈、歌曲、情景表演等艺术表达方式诠释塞罕坝精神。通过创作歌舞剧《情系塞罕坝》,众主创思想认识得到的启迪和艺术教学水平得到的提升。感想篇主要是参演歌舞剧《情系塞罕坝》的师生讲述,如何深入理解塞罕坝精神,融
本书用图画的形式,以真实故事为脚本,讲述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暖故事,其中有自由自在、亲近人类的流浪猫,有悉心陪伴老人的宠物猫,还有受到伤害却依然相信人类的被救助动物;它们是在城市中顽强求生的奇妙生灵,是人类的伴侣宠物,更是难得的治愈帮手;它们彼此相亲相爱、共渡难关;它们与人类守望相助、相互慰藉,它们用自己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