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安全评论》已出两卷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领衔创作。本书为第三卷,旨在对中国金融安全状况进行评论,注重对风险现状的客观描述,分析风险成因、风险影响机理,并对风险防范对策进行针对性探讨。本书首先通过中国金融安全指数评论中国金融安全的总体状况,然后分别就通货膨胀风险、对外开放深化背景下的商业银
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增加,世界各国正在面临持续且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比,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且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更加复杂难解。自本世纪之初,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开始参与中国社会和医疗服务相关的项目,本书正是该机构近年来推进中德两国在老龄化问题国际合
美国健康服务业是涉及美国民生与美国经济的重大议题,也是美国政府、学术团队及商业机构高度关注的具有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书从经济学视角对美国健康服务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框架,基于医疗服务市场理论和健康保险市场理论,梳理美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美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
本书对国内灵活用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解析,对灵活用工人员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勾勒,对不同用工类型的生存土壤、实践形态、用工灵活性、用工合规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灵活用工的规制经验进行梳理。在上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对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更多维度的测量,对不同灵活用工
本书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分别对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发展等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分析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通过构建成本——收益函数解析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构建DSGE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剖析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以及区域异质性。也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
由于不同经济体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分国家、区域、板块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便十分必要。本报告旨在从国别和区域视角考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与贸易摩擦的基本特征、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国别分析与贸易发展分析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并为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更好地开展贸易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依
农信社是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信社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回顾了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进展,梳理了信贷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提出了信贷风险管理中可使用的各种模式识别模型和方法,具体研究了农信社个人、企业和项目的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及其流程、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农信社信贷
《林下经济的理论与模式》系统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属性、构建的关键内容和分类模式,以及国家和地方对林下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基于理论探讨与实际需要,按四大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分若干不同模式,列举大量典型案例,分章节介绍中国各地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物种组成、构建模式和产生的效果/
《沙区生态产业理论体系研究与构建》通过分析沙区自然地理概况和资源禀赋,发现沙区生态产业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特征。在厘清沙产业和沙区生态产业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沙区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探讨了沙区生态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等,解析了沙区生态产业纵向闭合、横向耦合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收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本书测算了中国各地区地方财政发展指数,总指数由财政收入稳健、财政支出优化、债务可持续、社会保障可持续、基本公共服务、省内财政均衡性等六个方面指数构成。该指数体系反映了各地区在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地方债务率、社保负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