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基于WSR方法论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机理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实例研究等。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中国实践》首先总结国内外EPR制度的相关研究,并系统地阐述了与EPR制度相关的经济外部性、企业环境责任、清洁生产与产品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等理论,及其与EPR制度的关系;其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EPR制度的内涵、演进历程、实施条件;然后,在实践层面归纳了EPR制度在世界各国实施的经验;最后阐述了中国实施
全书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内涵及其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工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矿产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法律规制与保障制度;以材料分类为主线,论述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方法和原理;并阐述了固体废物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及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
本书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核查/调查数据,结合全国生态环境遥感野外核查和地面调查结果,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势地平,蓄排水困难,洪涝相互影响,跨省河道多,治理难度大,加上流域内人口密度大、沿淮重污染企业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流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变化,水环境污染、水生境破坏、水生态失衡问题较突出。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各类治淮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特别是洪涝防治以及水环境产生
本课题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从遥感数据中提取部分环境因子,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从流域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特征、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物排放与防治、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调查分析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2000-2010年辽河流域内
本专著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002-01)和“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01)研究基础上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结果,引用了相关研究资料历时十年完成的。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系
本书共分8章,首先综合介绍了流域的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探讨了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对比。分析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也分析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灾害的十年变化。并重点关注松花江流域湿地变化及流域水环境污染潜在风险源识别及评价。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
本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群和重点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十年调查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和长沙市区两个层面上,调查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及十年变化、环境资源效率及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等,然后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对城市群和重点
本书以武汉城市群为调查评价对象,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数据与技术手段,在区域尺度阐明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等生态系统的变化,尤其调查与揭示城市群城市建成区在空间的扩展动态、过程与趋势;在城市尺度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分析武汉城市群和武汉市建城区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状况,阐明城市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