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是综合了生物、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等在内的交叉学科,所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复杂。《系统生物学》从生物学和数学建模与分析计算交叉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系统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思路。内容涵盖生物化学反应的数学描述、基因表达过程的随机模拟、基因调控的数学模型
周丛生物直接影响水-土(或液-固)界面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和界面过程的关键带、热区。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近二十年的方法总结,主要包括周丛生物的特征及其效应、周丛生物综合调查的采样点布设方法、样品采集与保存、室内扩大化培养技术,以及周丛生物样品常见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分析测试技术等内容。
本书根据作者讲授6年的同名通识课讲义编写而成。 全书以“什么是‘活’”这一问题作为起点,循序渐进地对生命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其产物进行推理,构建起对“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合理的概念框架。全书内容包括:理解生命现象的11个时间节点;2. 探索的历程:人类生命观是如何构建的;什么叫“活”;什么叫“演化”;前细胞生命系统;细胞
主要对衡阳市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分布及危害程度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衡阳市下辖的12个县(市)区开展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分析外来入侵物种的组成、原产地、地理分布及物种密度,依据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划分了入侵等级。通过实地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70种,隶属于29科,动物2种,隶属于2科,以菊科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25
本书论述了《名古屋议定书》与现有国际制度的相互关系,详细梳理了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荷兰、挪威、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内立法框架和相关法律制度。列举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在欧盟的具体实践,总结得出《名古屋议定书》的实施需要诸多法律制度支持,对我国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建立
本书总结了2022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生命组学与细胞图谱、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干细胞、新兴前沿与交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方面取得的年度进展、重大成果,分析了
深渊因其黑暗、低温、高压和难以进入等特点,长期被人们视为“生命荒漠”,然而这种极端环境塑造了深海特殊的生命。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全球深渊区均发现了多种生物类群。本书基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深渊及邻近区探测中所获得的高清影像资料以及采集的生物样品,对所观测到的深海底栖生物进行了
本书是在《生态学》(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除绪论外,包括上篇基础生态学和下篇应用生态学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生态学部分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4章;应用生态学部分包括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等5章。本书阐明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
吃货最爱的小龙虾,竟然是大坝决堤的罪魁祸首?爱心人士放生的巴西龟,竟然能让一个湖泊的生物灭绝?让人咬牙切齿的福寿螺,竟然最初是作为牛蛙饲料特意引进的?好看又好养的水葫芦,竟然……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入侵生物?又有哪些闻名世界的生物入侵事件?本书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和具有感染力的漫画,向小朋友和大朋
本书系统介绍了入侵生物学的学科构建、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首先介绍入侵生物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然后从个体角度论述入侵物种的入侵特性,从种群角度论述入侵物种的扩张与分布格局,从种间角度论述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从群落角度论述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以及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从生态系统角度论述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