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位独特,既在地理上同时连接着中原、北部草原、西域绿洲与青藏高原几大区域板块,又在历史上纵贯古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多种文化曾在这里交流交融,内涵十分丰富,是“观察中国多元互构、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切入点”。围绕这一“切入点”,《从河西走廊看中国》系列专题文章内容涉及河西走廊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里,我们的共有家园建设纷纷立足于各自所在地区、行业、领域、单元、岗位。只有通过各地区干部群众同心干、各民族男女老少齐努力的社会“位育”,才可能真正搞好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建设,形成各族人民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局面。因此,具体地方具体民族的共有家园位育,对于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
华侨华人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宣传载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支柱。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在华侨华人生活过程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之传承与嬗变、整合与传播、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作者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期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访问交流的学术成果,下篇为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收录了俄罗斯民族学者有关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俄罗斯民族学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文章。本书围绕俄罗斯社会与民族状况、环境与小民族生存中俄比较研究访学
文学人类学研究在中国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并积极运用这些理论阐释和研究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对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和观念的革新促进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目前中国文学人类学还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刊物,这不利于文学人类学届同仁的交流砥砺,也不利于与国际文学人类学届平等对话和学习互鉴。为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中国学界一直提倡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特别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建设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尽管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有中国
基于在法国里昂的田野调查,并以法国人对中国的文化想象为例,此项研究意在探讨法国人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建构“他者”的,同时借以探讨法国社会内在的文化逻辑,以及人类社会文化他视的内在机制。此书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化想象”为关键词,梳理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法国社会有关中国及其文化想象的变迁,并分析其中结构性与文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是全国*家以山地民族研究为核心主题的学术集刊,秉持学术为本,追求卓越的学术理念,突出本土化,国际化,跨学科的办刊特色,确立贵州经验,中国实践,面向世界的学术定位,旨在为广大学界同仁提供一个发表学术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以期推动中国山地民族经验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的学术真正融入世界学术主流。
本书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及中国人的心理。书中共收录了7个主题、4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独立讨论一个主题,简言之,涵盖了包括情理、言行、觉悟等广泛的心理学领域。且书中有些章节扩展了心理学的传统界限,反映出作者对某些课题的独特创见。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办,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另有来自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的学者参与了民族发展论坛。本书将所邀请中外学者的讲座汇集成册,对学科建设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