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韩关系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对韩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韩国研究论丛(第二十九辑2015年第一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内容涵盖了理论探讨、历史问题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反映了国内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思想的关键时期。《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从周族起源、周人建国、宗周覆亡和平王东迁出发,利用文献和考古的“二重证据”,对春秋时代的社会结构、列国争霸、礼乐文明、祭祀礼仪、伦理观念、丧葬制度、民族构成、婚姻习俗和儒家教育等不同侧面进行了系统而又扼要的描述,为读
《开拓者著名历史学家访谈录》汇集了当代十余位中外著名历史学家的访谈。接受访问的学者们均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铺路人,对当代历史学科的奠基和推进卓有贡献。在访谈中,他们回顾自己的学术人生,评论和反思当前的历史学的研究现状,并为历史学的未来指明了方向。阅读这些篇章,仿佛与智者面对面交谈,带给读者一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主编,以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十多年间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收录了陈锦华、王立诚、阎明复、邓力群、苏维民、李雪峰、熊向晖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
奇和洞遗址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福建省唯一一处年代从新旧时代过渡到新时期时代中期的遗址,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本书以大量图片、线图为主,辅以少量文字说明,形式生动活泼。图鉴收录照片近500张,线图近90张,囊括精美遗物标本225件。将奇和洞遗址3期文化面貌得以全面呈现。
本书是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这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开展联合展览活动十五年的纪念文集。全书分为含英咀华、展览纪实、个人记忆三个大部分回顾和展示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
《世界史论坛》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已经在其他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则不在此列。内容涉及世界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及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致力于探索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水平,加强相关学术信息交流,培养新一代学人及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艺术的学术专著。本书从中国民族艺术的传统文化论说起,论述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特征与符号表达,并依次介绍了书画、民间工艺、雕塑、音乐等几个经典的中国民族艺术的门类。
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控制技术及其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用单自由度液浮陀螺组成的惯导平台和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参与了我国船舰惯性导航系统方案的制订和技术力量的培养。他提出了“元件为主,测试设备先行”的研制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学集刊》发刊词、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从实际地理到神话想象空间的“昆仑”、《楚辞·离骚》“飞天”、“求女”母题析探——兼论昆仑神话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