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利用《满文老档》来研究清朝开国时期的历史,为断定当时社会性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史料和严密的考证,并全面论述了八旗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与社会职能,最早对八贝勒“共治国政”制与清太祖努尔哈赤予以详述。此外,书中还对少年天子顺治帝做出了评价。
这是一部利用中国考古资料,从研究实践出发,构建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的系统专著。本书对中文精神文化考古研究既有成果和理论建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具有内在逻辑的精神文化考古理论框架,利用作者自己的研究个案,展示出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的实际应用。
本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分国别进行国情、投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是了解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难得的参考书。书中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的38个国家,内容包括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式、投资状况、双边关系、总体风险评估6大部分。
《中国民俗学集刊》由青海省民俗学会主持编撰,着眼于民俗文化在国家民族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战略中的价值,凸显西部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在国际国内民俗学的大语境中观照地方民俗学的建设,为中国民俗学学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尽绵薄之力。本辑以昆仑文化为主题,对昆仑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
《施琅在台湾勋业地研究》是作者在已出版的著作《施琅评传》《施琅年谱考略》《施琅将军传》及多篇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写成的新专著。书中对施琅在台湾的勋业地等各类土地的取得方式、数量进行了详细研究,阐述了施琅的对台政治主张和其在台所拥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施琅疏请留台的复杂原因,评价了施琅在台经营官庄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因素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深入了解美国,是一代代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之士无法回避的课题。《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在北京大学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全校通选课“美国文化与社会”讲稿基础上整理而成,就众多读者普遍关心的美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社会诸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介绍了美国特色,为“中国
《北大史学》收录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诸方面的专业论文,以及书评、札记等,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刊物。本卷收录论文涉及元明清风俗、近代制度研究、中世纪史学研究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新认识、新进展。
本书对凉山四十年来考古资料做了详细的收集与整理,对过去已有的研究作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各时段的研究作了系统梳理。作者在学术界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对凉山考古学文化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东亚大陆“X”形文化传播带的新观点,并讨论了凉山考古学文化圈在东亚大陆“X”文化传播带上的位置。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蔡元培奖”十位获奖教师的人物传记,通过翔实、生动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每一位获奖者追求真知、潜心学问、教书育人的精彩历程。他们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责任,是我们精神家园得以守护与传承的力量源泉。
在宁波博物馆建馆之际创办的,该集刊以“自由思考、大胆求素、传承学术、创新理论”为主旨,以文化的多样性,学术的前沿性和鲜明的学科性,图文并茂,装帧、版式的国际化为特色,自2008年12月始,每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两辑,仍以集刊形式发表当今国内外博物馆领域乃至与浙东文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成为实践中国博物馆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