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创作近二十年的散文成果结晶。它以作者乡居多年的生活轨迹为源头,通过作者对生活、人情、行旅、生灵、悦读的体察、感悟和记录,来展现身边小世界的丰富、悲欢和温情,留下一辈人活过、爱过、追求过的履痕,留下万物有灵且美的光影。往昔的一切都已离人们或正在离人们而去,但记忆之河,却像涓涓清流,永远在人们的心田和笔端流淌。作
《乐府学》第26辑由15篇学术论文、2篇研究综述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其中《蔡邕汉乐四品论与汉代乐府的谱系建构》一文从蔡邕《礼乐志》对汉乐“四品”的论述中,分析其在乐府谱系建构中的意义。《陈旸〈乐书〉与“乐统”的建构》通过对《乐书》的编撰线索、结构安排及资料取舍展开讨论
本书以人生观为切入点,在文学审美现代性维度下对1920年代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具体从五部分进行集中阐释。第一部分:总论。第二部分:合理人生观确立。第三部分:文学观念审美现代性的生成。第四部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文学教育思想。第五部分:文学教育思想的价值启思。
本书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发蒙启蔽的幼儿文学基本理论,介绍了感心动耳的儿歌、启迪心智的幼儿诗、意境深邃的幼儿散文、意味深长的寓言、妙趣横生的幼儿故事、唤醒童真的童话、温润心灵的幼儿绘本、寓教于乐的幼儿戏剧等相关内容,并融入相应的育人元素,解读了不同类型幼儿文学作品的魅力。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遗产,是不可复现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翻译记忆,具有鲜明的文献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本书使不为学界所熟知的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第一次系统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手稿出发,重新梳理新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东方文学学科)构建史,阐发俄苏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方式,
本书采用文学史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英国奇幻小说的渊源与发展轨迹,按维多利亚时期、爱德华时期、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全球化时期五个阶段梳理英国奇幻小说的形式演进及其与现实的密切关系,重点不是涵盖所有的作家作品,而是凝炼各个时期最突出的时代主题,每章选择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兼具学术性与赏析性,帮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多轮讲《文心雕龙》专书的讲稿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全书从《文心雕龙》五十篇中选取三十篇,分为十九个专题,联系《文心雕龙》全书和刘勰整体文学思想,乃至先秦至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史,对《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和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疏解和辨析,并证之以典型文本案例,可为进一步理解《文心雕龙》的基本理论引路。本次进行了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在20世纪左翼运动与女性运动的合力之下诞生,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产生的进步文学。它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作:书写底层妇女苦难生活与反抗意识的无产阶级女性文学和表达中产阶级女性自我认知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左翼女性知识分子创作。它记载了美国女性在追寻公平正义、实现自我解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她们从独特的女
本书是一部小说作品。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多篇小说。作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和内心世界,如同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文笔流畅,展现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样貌,表达了普通大众的诚实善良、积极进取,和对传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比如,杂志社员工柏舟坚守内心对文学创作的憧憬和渴望,以这样的视角发现生活的
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精选的25个作品分为世相篇和情爱篇两个部分。世相篇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机智的幽默和犀利的笔锋,揭露、讽刺和鞭挞了当下的种种社会时弊。情爱篇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说白了只有一个故事一男人和女人的故事。爱的故事,无论幸福还是痛苦,甜美还是苦涩,遂愿还是幻灭,它都属于诗与真的产物。这些故事反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