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超越地方史为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地区呈现的亦神亦祖祭祀现象。本书认为神明与祖先的形象与祭祀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礼仪来塑造认同。这个过程,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冲击,也深受文字运用、宗教科仪、建筑形制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是“当代基督教现状与发展趋势”重大项目系列成果的延续和拓展,主要叙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思潮的发展演变,重点探究“新时代”运动、女权神学与后现代主义这三种思潮,展示其发展趋势及时代特色。当代西方宗教在对待科技发展、融入社会等方面有了新认识,其思想体系有着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包容性,引起的分歧及争议亦更为明显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创办《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可以顺应并推动逻辑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发展,助力国家科技振兴战略。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创办该集刊。集刊的
醉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一种很多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 现象学者尤其擅长对人的意识状态进行犀利的剖析,然而,对醉的状态下,真能做出清醒的分析吗? 对醉的研究,是一种切己的体察。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下,醉又意味着什么? 作者在本书中对古今中外的哲人关于酒醉状态的描述和讨论进行了分析,也扩展到对中西饮酒文化的思考。 作者运用现
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
本书内容讲述: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一般特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道德经》中的治理思想,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独特优势,可以更好地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时代和实践提出的中国经济重大问题。借鉴《道德经》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书从思想史角度切入,以科学主义思想对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为主线,在介绍五四运动前后科学思潮传播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科学主义中的唯物主义、进化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接受、初步阐释唯物史观的理论中介与桥梁作用,以及中国先进分子将科学主义与唯物史观结合后的初步实践,指出中国先进分子将科学主义与唯物史
本书从大脑中记忆的诞生开始,系统全面地讲解了记忆的基础理论,以及面对不同类型素材的记忆方案,帮助你完成从理解记忆的本质到将记忆法实际应用的蜕变。一个工具的使用,唯有刻意练习直到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而一个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可以帮助你用最快的速度走完最远的路。本书作者戴昔深耕记忆领域多年,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上获得“世界记
本书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深入系统地探析了“中国道德语言”的特定内涵、元隐喻、传统形态、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民族特色、价值维度、国际化等重要内容。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
本书稿为哲学论文集,辑录作者发表于《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东南学术》、《福建论坛》等刊物20余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哲学认识论、文化哲学、社会转型、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论题。这些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