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发展评价——地方上的实践与案例》应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地方层面公共服务发展及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案例进行研究及评价。研究内容既包括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北京市、福建省、郑州市、厦门市思明区等地;也涉及公共服务的若干基本领域—教育、科技、公共安全、旅游、行政服务、出入境管理等。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农民工群体的现实主体。本书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研究,运用口述史、调查法、文献法、个案访谈为辅的方式收集资料。在对新旧农民观念思想的调查、对比、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念、社会网络等,揭示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议。既能促进农
本书包括作者自2013年1月以来发表在《检察日报》的“建顺微思”专栏的数十篇文章和其他报刊杂志的数篇文章,以行政法的视角,评论社会热点问题,旨在描绘权力的规则就是为了实现“在法之下,受法的规制”这种状态所需要的规范和制约。对行政法来说,基本规则就是遵循行政法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公开原则。这种制约规范机制
青年就业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的背景下,研究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立足我国现实国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青年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政策与青年就业、青年公共就业服务与职业指导、青年创业现
本书记录了一家公益组织——“惠民互助服务中心”的成长轨迹,呈现了在惠民互助服务中心的陪伴下返乡工伤者成长的历程。这是一部以故事形式来呈现社会工作案例的书,是一种社会工作案例写作的新尝试。惠民互助服务中心采用的“草根群体内部互助自助”的帮扶形式不但重视改变受助者物质方面的贫困,更关注到“共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扶贫范本。
本书收录了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白渡乡凤岭村、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新城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双江镇枧村四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
本书以社会风险视角中的社会系统论为基础,提出了农村流动男性风险性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使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出商业性行为是具有HIV/AIDS大范围感染和传播后果的社会风险;围绕商业性行为讨论了农村流动男性对HIV/AIDS的风险认知;围绕商业性行为的“过去-未来”时间属性,探讨了农村流动男性商业性行为的过去
本书在分析移居城镇的农民住房问题国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住房状况和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对城中村、城郊村农民的住房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移民城镇农民住房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本书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从价值导向、供给能力和需求主体的三维角度,建构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以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等的三个乡镇(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并在综合考察相关地区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式的现实形态基础
《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