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论坛》是湖北大学文学院创办的涵盖中文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辑刊,旨在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展示海内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借以倡导视野开阔、独立研究的学风,立一家之言,撰传世之作。本书为2019年第1辑,设中国诗学、五四研究、湖北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信息技术与文学教育五个栏目,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国诗学、中国文学、语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之前以《燕赵学术》为名出版多期,2014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由我社连续出版,入选2017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本刊包括语言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学术名家等栏目,收录有关文学、语言学等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际汉语教师是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中“三教”问题的核心。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形象认识和看法。新时代教育在扩大对外开放、人文交流事业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对其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本书着眼于如何培养高质量国际汉语教师,基于复杂系统理论
1.该套书以中华民族、区域文化和文化认知为主要内容;是一套以文化内容与思维认知为主旨,推动通用英语向通识英语过渡、实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通识教材。2.以中国经典(《洪范·九筹》,《易经·系辞》,《道德经》,《庄子》,《孟子》,王阳明《习传录》等)为阅读内容,内容体现语言-文化-思维(文化中的思维与思维中的文化)
日本在进入江户时代之后,庶民教育逐步兴起。町人阶层开始接触到汉籍,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及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汉语学习成为热潮。本书以《唐话纂要》《重订冠解助语辞》等江户时代十九部汉语研究类著述为文献基础,揭示江户学者对汉语所进行的研究。同时,对中日同期的汉语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江户时代汉语研究的学术源流
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语源探索。主要从语源上探索汉语词语的本义以及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第二部分为训诂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将训诂分为语言的训诂与言语的训诂,训诂实践严格遵循相应的训诂方法与程序,新见迭出,多能发人所未发。第三部分为语法研究,果既注重语言材料,又注重理论方法;既注重描写,又注重解释;既注重通语语法,又
《汉语语法及相关问题研究》以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以及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学等思想为指导,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阐释相结合、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着汉语语法及相关一些问题,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从虚化、句式、用法、训释、献疑、方言等角度,具体探究古今汉语里常见的一些语言事实或现象,并对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所
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第六辑)
《三字经》勾勒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读物。在本书中,作者对《三字经》原本涉及的典章、名物、典籍、掌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做了详细的中英文注解,其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教育、自然、伦理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阐释了儒学中的“三纲”“五常”“首孝悌”“性本善”等基本概念,还讲述了中国历朝
本书分为“通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使训诂理论和训诂实践并重。“通论篇”着重介绍训诂内容、训诂体式、训诂方法原理、训诂名称及术语、训诂学的发展简史;“实践篇”着重介绍古书的标点、翻译、注释、校勘,突出训诂实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