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与重要举措。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90年代聚焦生态建设、21世纪初开始关注转型发展,当前正日益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国际社会大环境、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国情需求,以及中国在全球环
本书拟针对大数据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问题展开分析,通过调研报告、区分区域及行业的针对性分析、国际借鉴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究大数据企业应履行的环境责任。本书拟在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大数据企业应履行的环境责任、大数据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区域分行业进行研究,希望对公司治理和大数据企业的环境责任
本书基于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将矿业废弃地资源开发与相邻城市发展水平相结合,综合分析可利用资源情况,构建废弃煤矿的开发利用模式,以期为国内矿业废弃地资源开发再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全书共由五章十四部分构成,分别围绕资源型地区矿业废弃地现状及其生态开发定位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案例与生态开发模式分析我国煤炭主采区典型省
本书收集了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包括生态规划、生态城乡及示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监测、生态治理与修复、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法治、生态科技、生态安全、生态屏障、生态红线等方面。
本书基于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2008~2017年开展的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入海河流等环境要素监测数据和海南省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年间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压力进行研究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年间,近岸海域整体水质不断提升,水质由良好上升为
对松花江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松花江流域生态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与破坏进行了全面糸统的分折。特别针对生态破坏与水环境污染问题多年来采取的修复与治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报告从政策体系、机制建设、经验借鉴、宣传教育等八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分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性;对松
规模化的清洁能源并网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清洁能源的安全并网,需为其匹配恰当合理的备用服务资源。相比发电侧资源,作为需要侧资源的重要形式,需求响应能够引导用户优化自身用电行为,响应系统发电调度需求,对于提升清洁能源的发电并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桂林景观生态美育,目前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研究。本书以深生态哲学及整生论美学等为理论依据,以美育学、生态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以生态审美场、美生场理论为借鉴,分化了桂林景观生态美育场;在探讨桂林景观生态美育场的本质、结构、特征,以及其“真、善、美、益、宜”的生态中和整生美育机制的基础上,建构桂林景观生态美育的路径、模
流域作为国土的基本地域单元,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更是生态文明的基石。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和特有的生态环境景观。以流域为单元,研究其环境变化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质量的评估,不仅反映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流域协调发展的模式。从实践
河北省是全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早的省份之一。19721977年,是河北省环境保护的起步阶段。1978年之后,河北省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环境保护快速发展时期(1978199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期(19922002);(3)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时期(2003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