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基层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探索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我国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王朝,也是中国共产党转折和壮大的红色圣地,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工业体系和新型创业者成长的沃土。北
本书基于多年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与规划实施评估等工作基础,总结了城市国土空间格局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关系,系统诠释了城市国土空间要素的概念和内涵,梳理总结了城市国土空间要素遥感监测现状和主要产品,并充分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呈现的城市景观和形态等空间可视化特征,提出了城区边界、城市低矮杂乱房屋建筑区等多项城
共同富裕,可以理解为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生活,这一方面意味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富裕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意味着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实现普遍过上富裕生活的状态。在当今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书以理解中国的视角,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现代化道路两个相
自然资本作为经济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已取代人造资本成为当今影响人类福祉的限制性因子。准确评价自然资本特别是存量资本的利用状况,对于科学研判和提升环境可持续性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在系统总结相关领域核心概念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借鉴环境管理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学科知识,提出了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可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系统性变革与新一轮发展。确保碳中和目标长期有序推进,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也需要经济社会系统的多方驱动和共同支撑。《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1)》从国家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年度表现、地方加快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成效与亮点等几
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和政策,推动自然资源利用领域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本书首先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总结当前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和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
本书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口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是区域发展,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研究,用从理论与实证结合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战
本书根据现有资料系统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经济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汇总整理,重点梳理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空
本书梳理了20年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的历程及成效,理论研究和微观案例相结合,对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与发展的政策、实践、经验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和总结中央和地方在扶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和发展中的有效模式,展示脱贫发展实践和成效,提炼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发展的路径、经验和启示,为202
中国民族学学会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题,收到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本书从中精选出了14篇集结出版。所选论文多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全国不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鲜活案列,其中有的总结了乡村振兴在民族地区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有的则分析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模式、资源禀赋、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方面,提供了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