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历史的车轮沉重地迈进了近代,在列强的冲击下,中国不得不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各种异域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华大地。作为政治中心的古都北京首当其冲,沐浴在浓烈的“洋风”之下,各种洋式建筑纷纷拔地而起,为古都烙下了那个独特时代的印记。时过境迁,在今天回首望去,这片浓浓的洋风未被岁月所冲淡,反而成为古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闪
坦桑尼亚全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于1964年4月26日合并建立,初称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1964年10月24日改为现名。改国名前,举行过全国选国名评选活动,*后内阁选中坦桑尼亚,坦桑尼亚一词分别由代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的词头Tan与Zan,加上斯瓦希里语名词自拉丁语借用的意指地名的后缀一i
毛里塔尼亚是西非国家之一,经济不发达,有奴隶制残余,与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马里、塞内加尔接壤。*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民族,后北非柏柏尔人迁入毛北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毛。1920年毛成为法属西非洲管辖下的殖民地。1956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9月加入法兰西共同体,11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19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像丝绸之路这样一条几乎囊括了所有遗产要素的文化线路,通过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适合的方法论,将这些无形多于有形的历史记忆碎片串联起来,重新展示它的历史风貌,讲述它优美的故事,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遗是一个创新的途径,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推广“顶层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口分布规律是人地关系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先生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基线(胡焕庸线)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本书以资源环境基础理论为基础,分析在区域资源环境组合状态与地形条件制约作用下,物质能量转换的空间差异,以此揭示我国人口长期分布基线(胡焕
作为世界上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持续发展始终面临着来自本国资源环境基础有限支撑能力的巨大挑战。考察和分析工业化以来我国人地关系演进及其空间组织格局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国家和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及其开发利用复杂性的科学认识,并对以往开发利用方式的得失利弊做出正确评价,为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根本性转变
本书讲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的地理观念、中古时期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历史上的地质演化和海陆变迁、地理大发现、近代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及20世纪以来地质学的新进展等内容,带领读者认识了历史上重要的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如中国的张骞、法显、玄奘、郦道元、徐霞客等,西方的托勒密、马可·波罗、哥伦布、洪堡、
本书循着地理教育实习全过程,主要论述地理教育实习概貌、实习准备和教育见习基本内容,聚焦地理课堂教学实习、地理课外活动实习、班主任管理工作实习和地理教育科研实习重要问题,概述地理教育实习检测、实习效果总结与评价和地理教师职业岗位竞聘考察主要环节等,并结合相应主题,选取大量典型实用的地理教育实习案例,配备灵活多元、富有特色
《当代港澳研究》是目前国内*一份公开发行的港澳研究专题刊物,也是*早创办的港澳研究学术刊物之一;是港澳研究学界*交流的平台,也是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的*公开渠道。刊物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办刊质量,其学术水平已得到境内外同行的认可,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刊物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港澳*学术研究成果。办刊二十多年来,《当代港澳研究
集刊内容:一部大运河史,即半部中华文明史。大运河开挖、畅通与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本集刊主要刊发以运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包括运河开凿与疏通、运河区域经济发展、运河城镇与商业、运河区域生态环境变迁、漕运制度、运河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文章。集刊定位:本集刊拟发表国内外运河学研究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