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会志
本書?R編清代金石著作《?h甘泉宫瓦記》《隋唐石刻拾?z》《唐御史?_精舍題名考》《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P中金石記》五?N,希冀爲?L安?W、地方史、?W?g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Y料,以促?M?W?g研究和社會文化的?l展。
本书分上下篇,分别对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的生平及史学著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上篇综合各种相关记载,将范祖禹的生平划分为成长奋斗期、修书蓄积期、政治生涯期三个阶段,重点对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尤其重视对其在各个时期的交游以及心理活动的研究。下篇重点对范祖禹参与修纂《资治通鉴》以及自修《唐鉴》的原因、过
对鄂温克族濒危或严重濒危的语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对我国东北寒温带地区远古历史文化与文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均有深远而现实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1916年,两个人秘密地达成了瓜分中东地区的《赛克斯-皮科协定》。他们是马克·赛克斯和弗朗索瓦·乔治-皮科,前者是一位有远见的英国政治家,后者则是一位心怀怨恨的法国外交官。二人在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沙洲中画了一条线,共同确定了中东地区的新版图:英国管理巴
本书是重庆市万州区武陵慕群的发掘报告。伞书以时代先后为序介绍了对该墓群战围至明代墓葬3次考占发掘的成果。本书为全面建立峡江地区战圉至明清时期的丧葬文化序列,研究这一时期本地的政治格局、经济水平和文化的交融脉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本辑为手工业考古专辑,共刊发考古发掘简报2篇,公布了成都金沙遗址雍锦湾地点、湖北老河口杨庄遗址的考古新资料;收录了2016年“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两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7篇论文,分别对巫山李家滩山土大口折肩青铜尊、楚系青铜器的铸造遗址、青铜器补铸现象、中国^代单质锌始炼年代、重庆地区清代冶锌牛产与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
为表彰一部分忠实作者为刊物作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在国内人类学者中挑选出一些知名学者,资助他们出版人类学文集,并将这套丛书命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是“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童
20世纪上半期是美国史学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通过翻译出版、期刊推介、用作教科书等形式,大量美著史书被引进中国,对中国史学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本书以20世纪上半期传播到中国的美著史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详细梳理各类美著史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具体历程,考察美国史学对中国史学(包括中国社会)的影响。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