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注于运河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专栏包括:“理论研究”,着力进行运河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研究”,探讨运河发展史、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新书评介”,点评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向读者介绍其价值及阅读路径;“研究综述”,评介当年运河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
《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研究》在阐述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内涵及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受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方面,剖析了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机理,构建了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结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湘西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实践,选择典型传统村镇对其文化景观保护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小国,赤道从其首都穿过,故有“赤道之国”的美名。厄瓜多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第安民族早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财富。首都基多享有“美洲艺术殿堂”的美誉,基多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厄瓜多尔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
《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
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迁。本书将卫所与州县之间的转换过程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讨论,并讨论卫所与州县转换的复杂因素以及卫所、州县转换背景下的区域社会文化变迁。
本书以聚落考古学的方法为视角,对建筑进行类型学梳理,建立村落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框架,通过对物质层面静止的建筑、场域,以及精神层面动态的仪式、习俗等进行考察,做出详细的历时性演变和共时性分析,探讨人地关系、祠堂墓葬、家族文化传统等对凤山楼村聚落形态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边疆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是第十一辑,选入有关边疆研究的论文18篇,涉及东北边疆研究、边疆理论研究、西南边疆研究、西北边疆研究、海疆研究、当代边疆治理与创新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黄河岸边的大古都开封已被深深地打上了黄河烙印,黄河变迁对开封城市兴衰影响深远。本书从环境地理学、历史地理学角度追踪开封城市演化轨迹,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黄河泛滥与开封城市兴衰之间的密切关系,重新认识了黄河在开封城市生命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主要对肯尼亚的自然地理格局、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地理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阐述肯尼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特征。具体内容包括:自然地理概貌、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和旅游资源、自然灾害、文化历史变迁、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地理格局演变、地缘政治、区域经济
褒斜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