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对计算表征主义的批判,人们自然要追问:什么是一种更为恰当的研究心智的方式?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认知哲学丛书:心智的非机械论研究》以“心智机械论进路”和“心智非机械论进路”这两个观念为楔子,探究心智的工作机制。心智机械论进路既与图灵机模型相关,也与表征观念关联,包含了一种基于表征的信息观念。非机械论进路引入非机械
本书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哲学创新,对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创新及创造的基本特征、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哲学命题的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共同体和互联体的哲学意蕴、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与自由、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性及人格、经典著作文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计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断,必须在“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中获得诠释。内部敌人和外部敌人延续和再造着“民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6辑,深刻论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法路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唯物史观、物质文化理论、精神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世
《陈先达文集(套装全14册)》计有14卷,系统全面收录了陈先达的十四本著作(其中8本曾在我社出版)。包括学术著作集6卷(其中2卷为合著),分别为:《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问题中的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合著)、《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随笔文集8卷,分别为:《漫步遐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理论构建》具有语言通俗、形式简明等特点。在研究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系统的阐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借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5辑,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与阐发,多维度地分析了唯物史观、人类解放、历史规律、合力论、文化批判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农业合作等思想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话语转换和理论创新问题,总结哲学大众化的新成果
《科学技术哲学文库:语言、意向与存在》以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背景,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种传统,从“S是P”这一谓述结构的分析出发,探讨语言在语境中的构造过程和机制,特别是对语言生成过程中隐喻与语义意向构造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指称、意义和真的问题从语境关联的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4辑,对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解析和阐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和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合作编辑出版的国际性学术集刊,用中文或英文发表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价值和道德问题的文章,也发表研究价值论和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前沿问题的新作。《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4年卷)》收录有迈克尔·斯洛特、大卫·安德鲁斯等当代西方哲学家文章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