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的专业集刊,创刊于1979年,是国内史学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以来,经过几任主编和编辑部同人的努力,坚持办刊初衷,不断提携、扶助清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为我国的清史研究领域培养了许多当今知名学者,对当代清史研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辑稿件组织了四个专题
在两汉400年的历史里,“西州”是一个特别的地域,是汉廷、匈奴、西羌及诸多部族生活、战斗、贸易的中心,也是中央和地方势力军事较量、文化交融、相互影响的舞台,更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多方势力持续的互动不仅使各自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与进程。西汉与东汉在西州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战
《西部考古》(第19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半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1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
本书以丁忄敬先生申报学部委员的材料为基础,结合档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资料,整理出丁先生的主要经历、重要贡献和学术成果,确定其重要的几个学术成长阶段。 内容上,主要依据丁先生自传、有关“留美科协”手稿、日记,以及丁先生的同事及助手所提供的资料,再经过采访丁先生家属、亲友、同学、同事和学生,以年代为主线,按时间顺序
在日本,提到洛阳,人们常常附加一句:“原来是《三国志》中的洛阳啊!”或者“杜子春的城门还好吗?”这种亲切与关怀,仿佛这不仅是中国的古都,也是他们心灵的故乡。从古到今,日本社会处处可见洛阳印记:“洛阳”是京都的雅称,“上洛”在日语作为“进京”的同义词,一直沿用至今;奈良大佛分明可见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的影子,让远渡东瀛弘法
《鸣沙丛书·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
这是一部全面的西班牙内战史著作,通过12个人物,其中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和乔治·奥威尔,娓娓道来一个理想主义故事、一种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一项失败的崇高事业。在1930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时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
本書匯編清代金石著作《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四十六至卷九十三),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
《创意城市学刊》突出创意城市研究主题,致力于创意城市学科建设,突破地域界限,集聚学术力量,为创意城市和创意文化建设做出积极努力。本学刊主要设有特稿、创意经济研究、创意文化研究、创意社会研究、创意人才研究、创意城市研究、创意小镇研究、政务创新研究、治理创新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栏目。本书为《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