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边疆评论(第七辑)》设特稿、边疆学学科建设、边疆历史研究、边疆治理研究、边疆战略研究、边疆研究译林、边疆研究钩沉、边疆书评专栏、边疆学者访谈等九个栏目,主要论述和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意义,二是清代乾隆晚期驻藏大臣的有关情况以及清末西藏地方变局与朝廷政策问题,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边疆政策
本书为作者1998年5月-2002年8月留学韩国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日常学习、生活、交游情况。作者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一批留学生,回国后又数十次应邀前往韩国大学及学术机构参加学术活动,对韩国学界的人文掌故、学术流派、研究趣向,以及韩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尚多有了解。这本日记记录作者留学韩国期间学习生活的艰辛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
中国壁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墓葬壁画,一类是宫殿寺观石窟壁画;一在地下,一在地上,各有千秋。作者的前一《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观我生》聚焦墓葬壁画,以墓葬壁画的解读还原墓主人的生命故事和其背后的时代历史,而《观无量》一书则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 观无量,即观照广阔无量之世界。中国的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如浩瀚之
尘中莲花--汉唐釉陶文化研究
《北京史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筹划,是一本汇集北京史研究相关论文的学术集刊,为北京史研究的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北京史学》2023年秋季刊拟以明清北京史及京津冀区域史为主题,包含明清城市史、城乡地方关系、区域社会史等主要内容。同时,“北京史前沿理论与方法”邀请专家的讲座精华也将收录其中,以期较为
《徽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以刊发海内外徽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集刊,创办于2000年,是海内外最早公开出版的连续性徽学研究专门出版物。所刊载论文的引用率始终居于本领域研究成果及同类出版物的前列,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本辑为第十九辑,分为“特稿”“宗族与社会”“徽商与
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生动缩影之一,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印迹》一书,以中关村村史馆主要陈设展览《中关村历史展》作为创作基础,从中关村的红色历史脉络、科技发展脉络、改革创新脉络、精神谱系脉络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重点讲述了中关村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重大事件、科技成果,展现了中关
本书内容由“七一勋章”获得者、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王占山的口述史和其家人、战友、朋友的回忆讲述构成。王占山作为一名老兵,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上百场战斗。面对枪林弹雨,他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我国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面对功勋荣誉,他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退而不休、情系
《中国边疆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辑出版,本辑为第十八辑。本辑选入有关边疆史研究的论文20余篇,包括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当代边疆治理研究、东北边疆研究、北部与西北边疆研究、西南边疆研究、海疆研究、周边关系研究等方面,另有研究述评对学术动态进行介绍,学术观点新颖,所引文献资料丰富,代表了目前我国边疆史、边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