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勇于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标。本书以江北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江北新区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并提出一
区域创新链是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的结构支撑,本书在创新理论、灰色系统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建模分析及计算机仿真等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区域创新链质量管理领域,考虑区域创新链的多阶段、多目标及多资源协同性,从结构性和过程性视角,将区域创新链分解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及产品创新环节,并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资源配置、产出全过程,以及各环节
本书围绕山西区域协调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论述,通过梳理区域协调的政策演化、理论发展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着眼山西区域协调的发展实践,结合省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山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分工合理化,提高经济社会活动空间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研究”下设的课题二“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包括课题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两部分。其中,课题综合报告重点从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战略3个方面着手,针对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现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考察的成果总结。本书聚焦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农牧业、工矿区、边境口岸、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与可持续生计等内容,结合青藏高原山地区域特性、社会经济结构、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区治理结构和绿色发展模式等,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区的绿色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初步提出青
本书从国土空间生态脆弱性内涵表征与评价内容、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与分析模型等几个角度出发,讨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分析不同尺度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差异。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书集成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因素评判与定量表征、结果分析与实际应用,结合江西省全域、鄱阳湖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集刊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2021~2035年,中国的减贫战略走向何方?《中国的贫困治理》凝炼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靠自主发展知识摆脱贫困的实践经验。本书对中国贫困治理经验进行了理论解释,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多维相对贫困人口(基于生活质量缺陷)、多维相对贫困区域(基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实
本书以中国老年人口消费为主要研究议题,在当前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探索研究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现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的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进而为开发老年人口消费、构建老年消费生态系统提供学理支持。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从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角,基于消费理论、老年人个体适应理论和社会
本书为第6辑,主要由9篇文章组成,围绕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的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视角的数字化如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中国上市公司APP活跃度的数据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经验证据的互联网搜索是否促进了中国的OFDI、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员工持股计划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