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关于故乡的记忆也在渐渐消失。故乡是盘根错节的根,它生成生命个体以及生命记忆,成为一个人最初和最终的源点。全书关照现实物象,探索内心幽秘,充满对陌生事物和具体情境的关照之心,叙述客观而又不失鲜活与温润。
这部情感小说分为《爱是远方》《遗落在路上的旅行》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我”是个作家,因感情受挫搬离了老地方,换到一个安静环境,想重拾对生活和写作的信心,但总是被记忆困扰,不断卷入情感困惑,生活再起波澜,给他带来新的苦恼。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作家“我”写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与女友感情出了问题,他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
本书以科学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系列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学相关知识。书中主人公米可罗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淘气男孩儿。一句神奇的咒语,让他缩小到足以目睹微生物的世界。在那儿,他亲眼看到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胞、细菌、病毒;目击了细菌如何危害我们的身体;见证了人体中的免疫卫士如何舍生取义;并且运用他的智慧、勇敢、善良,最终抓
本书讲述了薇薇的一次肺炎,让米可罗心急如焚。已经掌握缩小秘诀的他,准备孤身前往显微世界一探究竟,找到救薇薇的方法。
本书讲述了:在医学界,“痢疾”是一种常见的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生活中,“痢疾”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肚子疼”“拉肚子”“发高烧”。而在这里,“痢疾”是在乐乐身体里发生的一次战争。米克罗,一个平凡的初中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乐乐的身体,亲身经历了“痢疾”这场战役,意外地和细菌做了朋友,还结识了住在身体里的
本书是一部纯纪实作品,同时也是伊朗历史文化风情的轻松读本。作品通过两个异国青年的相知、相恋到组成家庭生活的传奇曲折叙事主线,展现中国伊朗(波斯)这两个“丝绸之路”的源头国家古往的文明,源远流长的交融史,以及社会经济现状,借助中国伊朗文化差异、沟通、融汇交流中发生的生动故事,撩开由于相距遥远和近现代隔膜形成的朦胧帷幔。
这本集子所收录的二十九篇随笔,是作者二十年来零散地发在各种报刊上的,长短不拘,散谈文人艺事。这些文章,大体分成三组,有的是作者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有的是课堂上的讲稿,有的是师友新著的读后感想,还有作者个人学习书画篆刻的心得和海外见闻。书里所讨论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作者各阶段的学习心得,是作者对艺术认识历程的记录。
本书以清末民初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影响下的侠义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其思想文化背景的侠义精神与尚武思潮,以及清代笔记小说和翻译小说为其提供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书梳理了义侠小说、侠情小说、技击小说等三种小说类型及其表现;以《新新小说》、《小说月报》、《侦探世界》三种期刊为中心,讨论了文学期刊与侠义小说生产
一个人十四岁有了作家梦,一生追逐梦想,直到老年。但因为才气不足,一直未能写出理想中的作品来。于是他以自己的追梦过程,写了此书。写了新疆五十年的个人体验;写了经历文革的终生隐痛;写了灵魂塑形的上下求索;写了才华不足的难成大器。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奉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标准,将“文学性”归结为不断延续的语言形式创新问题,在当时为文学本质的本体论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文论等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