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是大国安排世界的结果,也是创始会员国人民以国际组织形式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防止战争再度爆发的尝试。作为一个*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本书是2005年版《列国志联合国》的修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修订了部分章节,增加了
《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2辑英文版)》是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撰的英文半年集刊,在我社已出版经年。本期为2018年第二期,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本期主要偏重论述国际安全理论和新背景下的各国的安全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国间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缩小,但各种地区性安全难题频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博科圣地”……,各种地区危机与冲突层出不穷。在一些地区,危机和紧张获得了较好的管控。在另一些地区,危机却上升为地区性冲突,并引发了域外大国或国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权力机构为理事会。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行动领域、前景和展望等,对读者了解该组织具有重大的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2年第二辑)》从多个角度展现对于2016年周边外交方方面面问题的观察、评估和展望。本辑学刊共分为周边外交综论、一带一路研究、东北亚次区域研究、东南亚次区域研究、会议综述等六部分;涵盖主题主要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新合作、新共同体与新挑战、中菲关系发展的前景与挑
由中国社科院国家优选战略智库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澳合作论坛: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与合作靠前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斐济、瓦努阿图、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者、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就中澳合作事宜展开研讨。本报告从亚太地区合作的动力与前景,中国与大洋洲关系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带来极大的震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的愤慨,并引发国人奋发图强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斌著的《拒日图存(中国对日二十一条交涉及其影响)》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预谋、背景、过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该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因此,本集刊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全球秩序》主要包括大国秩序,全球治理,国际战略,新兴行为体等栏目,致力于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政治类集刊之一。《全球秩序》力图将学术与智库相结合,打造成为带有学术色彩的国际事务论坛和平台,其研究话题具有时事性和一定的前瞻性。众位学者专家、智库研究员等在这一平台各抒己见,以科学的研究方式、翔实可靠的论证,共同为国家政策的制
主要内容:一,系统梳理欧洲与中东关系的演变及其特征;第二,从政治和安全两大视角分析欧洲诸大国对中东的政策及问题,并以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案例揭示欧盟与中东关系及其变化。第三,分析欧盟与主要大国之间在中东问题上的利益与竞争,并把“欧盟—中东—美国”、“欧盟—中东—俄罗斯”、“欧盟—中东—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