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性、整体性、阶段性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层序演化、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清理、对比,并提出相应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对四川盆地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3个沉积体系组、9类沉积体系。系统讨论了四川盆地不同时期各类沉积体系特征,进而深入研究了不同时期岩相古
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生命环境科学、政治科学、经济学以及哲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复杂问题,从治理实践上来讲则是一个与国际关系、贸易、贫困、移民等众多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全球性问题。解决气候问题首先不在于科学技术的革新,而是需要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全球治理制度等进行深刻的规范性反思以及
《高等构造地质学》按照思想方法与构架新理论与应用专题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与运用思路构思,分四卷先后出版。本书为第二卷,主要涉及岩石变形的新理论与应用。本卷以岩石的变形、应变和流变分析为基础,以**有效力矩准则的分析和应用及其拓展为核心内容,进而探讨广义断层模式和岩石不同变形准则的联合与应用等。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6)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其内容涵盖冰冻圈组成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及人类圈的相互作用,涉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
本书在对比和分析现行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的典型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云模型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水质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时间序列法、马尔可夫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的基础上,将水质综合评价平台和
陆地生态系统被公认为是大气的碳汇,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减少碳排放、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全球温室气体管理的重要技术途径。本书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及国内外科学家在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研究中取得的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技术途径及其原
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长三角平原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主要介绍长三角平原区1∶50000区域地质填图的技术方法体系及成果推广应用。以江苏1∶50000港口等5幅平原区填图试点为例,围绕长三角深覆盖平原区1∶50000基础地质填图的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方法组合,开展多层次、多尺度的地质填图,分别对浅层沉积物(0~4m)、第四纪
本书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状况调查、地质灾害评价、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地质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基于试点项目成果编写而成。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根据高山峡谷区(基岩裸露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高山峡谷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程序及工作部署等,详细论述了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