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期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在研究犯罪和刑罚之前,首先要对刑法本身进行反思,这是刑法绪论的主要功能。本卷为刑法绪论Ⅲ,内容包括刑法立法、刑法原则、刑法人物、刑法随笔四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的基本学术观
本书稿是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研究》的第十二卷,主要内容是陈兴良教授所发表的刑法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刑法教义学、刑法哲学、刑法知识论等三个方面的主题,所选论文按照相关专题进行分类和排序,时间跨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本卷涉及刑法各论中三项类罪,分别是侵犯人身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以及社会
本书主要内容为法律硕士联考法学方向考试大纲的解析,主要是将大纲要点,考察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综合比较真题,找出出题方向,
本书研究从细处入手,侧重微观研究,而非泛泛或宏观概述,由此形成的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详细考证,虽不够完善,也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带来一定启发。书中所列图表,多是反复统计后绘制而成,比较直观的反映两国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有助于其他学者对该段历史的理解。此外,本书借鉴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及
本书首先梳理了公共管理的内涵、发展历程、学科特征与研究途径,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与公共管理研究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介绍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以及公共管理的伦理、责任与监督;最后介绍公共管理的热点与发展,由此构建了一个清晰、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期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本卷为刑法绪论Ⅰ,在研究犯罪和刑罚之前,首先要对刑法本身进行反思,这是刑法绪论的主要功能。本卷论文主要包括刑法理念和刑事法治两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的基本学术观点。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是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
风险作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的元素符码和公共话语基质,早已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中,资本逻辑导向的风险分析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对抗性矛盾和现代风险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对于分析新帝国主义,即由于资本主义体系的金融化和空间化而导致的外围经济体剩余向中心经济体的转移问题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聚焦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的理论意蕴,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的理论架构,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规律及科学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以文化人的实践场域展开了拓展性研究。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学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汇集反歧视研究的前沿理论,展现反歧视实践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反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变革。《反歧视评论》以学术性和建设性为评价标准,设置主题研讨、学术专论、评论、判例研究、调研报告、深度书评等栏目。本书是第8辑,以“性少数群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