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术专著,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玫瑰意象的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精神肉质,认为玫瑰是一种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的花卉,而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玫瑰已成为一个原型意象具有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同。本书认为玫瑰不仅仅是爱情之花,更是希望、美丽、激情、勇气、博爱、坚韧等人类美好愿望和品质的象征。
本书是一本乡土散文集。在这本书里,作者既写出了关中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仁和宽厚之气,也写出了她的先辈们身上纯良温厚的高贵品质和不畏贫穷艰苦的顽强风骨,亦有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人们生活富足后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变化所引发的思考、彷徨和怅惘。
本书对汉学家蓝诗玲(JuliaLovell)翻译的鲁迅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共33篇小说译文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蓝诗玲在文化负载词、重叠词、习语、段落描写、修辞等各个方面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与杨宪益、戴乃迭的鲁迅小说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并总结蓝诗玲的翻译风格。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涌现了像丁尼生、勃朗宁夫妇、罗塞蒂兄妹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在主题、体裁、韵律等方面表现更为多元,也有所创新和突破,为英语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选译了26位作家共79首诗歌,主题与体裁范围较广泛。除维多利亚时代重要诗人,本译著也选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由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主编杜桂萍教授。该辑刊重点以明清文学(包括明清文学之于前代各体文学的接受)、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积极吸纳海内外学者参与,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成果,力求反映本学科的特色。2012年12月,《明清文学与文献》*辑由黑龙江大学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
本书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之人文洞庭研究成果。该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洞庭湖畔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分析,从对山川的深情描写、对变革的热情讴歌、对人性的深刻剖视、对哲理的审美传达、对传统的诗意承接、对艺术的自觉探索和与作家的交流互通等七个方面建构批评视野,既有对文学现象的关注和对作家的
《乐府学》是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乐府学"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丛刊,专门收录有关乐府学研究的文章,是学会会刊,现已出版到第十八辑。这一辑就设立了七个专题。其中有"礼乐考察内有四篇文章,曹胜高的《社祀与邦风婚嗣之歌的生成语境和韩国良的《汉武首立乐府说补证》都很有新意;文献考辩有六篇文章,其中李腾焜的《汉郊祀歌
自1953年成立以来,文学研究所一直注重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编辑此文集,旨在体现近几年本所研究人员在文学研究中呈现的海外视野及海外出访互动后的研究新貌,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文本思考;既有跨文化对话,又有反观后的内省和体悟。本论文集收录近五年来文学研究所对外学术交流成果,包括学者出访报告、学术讨论论文、和历年来文学研
《旅游文学(第2版)》分为三个情境,即“中华名山”、“中华秀水”、“中华名胜”,每一情境包含7个典型代表,每一典型代表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拓展阅读、能力训练4个部分。本书以著名景点为线索,以名家名篇游记、散文、诗词歌赋为内容,以导游词为案例,以典故、传说、楹联、故事等相关材料为依托,以导游实训为重点,力求保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