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类学评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筹备)主办的国内第一份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书为第10辑,主题内容包括:业主维权、政府购买服务、城中村拆迁、社区
《综合风险分析与应急评价》一书系统阐述了风险与应急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有关风险分析与评价,本书重点介绍了传统风险矩阵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4种新的扩展形式,从风险多维度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原始风险九度分析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并以校园风险和区域灾害风险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风险分析方法的
本教材基于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理念,从专业理论知识的经典文献选段融入到英文教学之中的教学内容改革、运用词根联想法与对行政管理专业词汇的分析提升词汇量的教学方式改革、对MPA优秀论文的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讲解与分析提高学术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及运用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慕课在线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混
本书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从企业行政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出发,以行政事务为基准,逐项阐述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到的方法、技巧及所需工具,从而将复杂的行政管理工作简单化、条理化、程序化。文中就办公设备管理、印章、证照、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会议/提案/行政事务管理、法务管理、员工考勤、出入、假务管理、员工出菜管理、车
本书以公共政策负排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研究排斥、公共政策正排斥、公共政策负排斥等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建构了公共政策负排斥分析框架,运用此分析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基本类型、演变轨迹、运行机理、主要影响等开展实证研究,并以政策过程理论、决策理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生院创新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实施思政课“大师进课堂”计划,着力拓展博士生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广
本书在全面总结自然灾害时期国家人权义务国际标准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自然灾害下国家人权义务的层次、内容、范围以及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中国政府履行自然灾害时期的人权保障义务提出了新对策。本书从人权角度研究自然灾害,改变了国内灾害研究和实践中惯用的人道主义视角,避免了人道主义视角的内在局限性,改变了国
集刊定位:《政治人类学评论》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化、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学真理化;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新政治人类学研究范式(Neo-PoliticalAnthropology[NPA]),和主创五性统一(内在问题导向性、参与观察性、互为他者性、利益公共性、政策科
麦迪逊是美国的宪法之父和第四任总统。在美国创生的历史时刻,他思考美国政治制度的选择,得出的答案是,美国应该建立一种复合共和制的新政治制度。本书详尽地研究了麦迪逊构思并通过美国宪法落实的这一政治制度,并指出这一制度在形成之后,由于内部的政党和外部的军事、经济、社会的挑战,而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巨大变形。麦迪逊的政治理论,也由
随着国家间交往的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甚至地区之间的比较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需要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与他者的比较中来确定自己的属性。在政治生活中,通过比较来认识各国尤其是本国的权力与权利特征、民主政治和国家建设的质量、发展模式的优长和缺陷等。总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比较!《比较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