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古代的《文心雕龙》与现当代的鲁迅、周作人、茅盾和朱光潜四位文学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与互释,探讨了如何激发和转化古代文论中有生命力的部分,成为当代文学批评建构的传统资源,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正确道路。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历史题材作品的着眼点、文化蕴含与构成方式;现实题材作品的生活化、揭秘性与情感追求;人物塑造:同一性与差别性;叙事角度与手法的比较分析;余论:比较研究的基本点、难点与展望。
本书选取了改革开放40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办学历程中的重大新闻,以期从泛黄的新闻纸中找寻西南交大成长的印记,找寻中国高等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足迹。
本书分为神话思维与历史思维、三才思维与三代文明、上古歌谣与智慧化石、礼义文化与民俗属性、典籍误读与传承误区、楚汉文化与跨界传承六章,具体内容包括:女娲“造人”与盘古“造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史传典籍中的文化符号;诸子精神的定向误读;楚汉文化的交融等。
《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紧扣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的美学思想进行现代文学话语背景下的阐述,并详细解析其中的地域文化心态。书中详细论述了审美主体修养、审美构思特征、审美想象、审美灵感、司马相如赋的审美精神、审美价值论、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巴蜀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
中国现当代学者顾随的课堂讲授,当时的学生叶嘉莹做了详细笔记。《传学》作为全本六十多年来才问世,它是顾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集大成学术普及之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睿智犀利,通俗震撼,徜徉在文学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归结在真、善、美上。做人与读书相映成趣,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它以中国文学的发
本书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对《红楼梦》所作的汇校本。周汝昌学贯中西,精通古今,出版十几部红学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令海内外学界瞩目,是非常有影响的红学大师。他综合有生之年对红学研究的成果,对十余种古抄本进行了大汇(会)校,以呈现原汁原味的《红楼梦》。这个版本以八十回本为基础构架,匡正了一百二十回本“曹高合著”的谬误,选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为8卷系列学术专著。该著作在外国文学经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语国的经典生成,强调社会语境、文化传统、审美与伦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据;在经典传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译入语国的经典再生成,尤其在关注翻译传播和跨媒介传播,认为文学经典正是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