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季度研讨会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初启动的一个长期工作项目,利用CCER研究资源,侧重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国内外市场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与投资环境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第一辑《见证经济追赶大时代》汇总了自2005年以来35次报告会的简报,以及“中国经济
杨木壮编著的《国土资源管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在充分吸收现有相关教材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全面介绍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国土资源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全书共分九章,第一、二章是基础理论部分,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土地资
《科技创新系统研究(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案例的探讨)》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在资源型经济与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和国外成功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科技创新系统,深入探讨其运行机理与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展开实证研究,指出山西省在资
本书以江苏省为例.综合应用人口社会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集成研究,在构建人口系统发展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储蓄一消费、社会保障及老龄产业等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相关政策建议。本书适合高校、社会科学院、政府等部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于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地区能源与低碳转型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转型升级为背景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还能延续吗?《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基于增长源泉的研究》以坚实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数据估算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经济增长源泉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1952~2007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要素作用和外部效应的双重功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
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低碳经济不是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博弈,是标准之争。既然是标准之争,则结果只有一个:赢家通吃。如何避免被赢家通吃构成了中国低碳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本书的研究任务。鉴于此,本书对英国、美国、日本、欧盟等的内部低碳刺激政策、能源高效使用引导政策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主
本书遵循“回顾—总结—分析—展望”的结构体例,对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回顾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并从产业规模及区域分布、资源循环利用分类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角度分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再次,从产业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全面深入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塑发展新格局》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案例,探讨区域一体化的特殊形式——同城化发展——的内涵及意义,构建同城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方法体系,以期丰富区域规划编制理论和方法,并为高效科学的同城化管理实践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