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政策与产业空间分布》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考察存在要素流动以及区域贸易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所隐藏的产业空间非均衡分布、区域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之间的贸易进一步减弱、中国沿海和内地形成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了进一步深入分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界定、国际经验与启示、上海市科技创新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等。
本书理论层面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给出清晰定义的同时,为其找寻理论支撑,梳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理念的脉络;实证层面,通过对西藏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描述,分析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矛盾;政策层面,在考虑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性基础上,给出了制定跨越式发展政策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并在对现有政策分析
本书在探讨支柱产业发展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江西省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指出,江西省亟待培育支柱产业,并提出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本书系统反映了201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参与决策、服务大局的基本情况,选辑了2014年的部分有重大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咨询成果汇编成册。本文集共分为“形势分析展望篇”“推动科学发展篇”“创新社会管理篇”“建设文化强省篇”“加强党的建设篇”五篇。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引起全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本书以通俗易
本书对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区划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地域分异规律;在对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的前提下,找出各生态经济区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不同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和矛盾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重点产业的选择,提出不同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模式与对策,为北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该课程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政策含义,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和国际经济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传递机制,包括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一体化理论、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
本书以专利分类的共现关系为出发点分析构建全球技术交叉图谱。从技术交叉的角度揭示世界范围内重要技术的构成及其之间的方法实现全球技术交叉结构的二维展现,并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映射关系;从技术交叉融合广度、技术交叉融合强度等维度分析战略新兴产业、交叉技术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比较我国和技术发达国家在产业和技术布局上的优劣势
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曾培炎、傅莹、杨为民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分析,探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第二部分选取了等多位知名智库学者如魏礼群、郑新立、李德水、王军、徐洪才等关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重要发展问题作了初步规划;第三部分为会议讨论成果汇编,论及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