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秋天杜甫的秦州之行,无论对于他本人的生活还是诗歌的写作都意义非凡,本著作以杜甫来秦州前后的84首诗为具体的解读对象,发挥作者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和文学理论教学者的双重优势,通过具体的情境还原和细致的文本细读,努力触摸杜甫在秦州生活的情绪形态,同时也呈现其诗歌诗意形成和呈现的具体情状,践行以文学的方式谈论文学的
本书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观察亦新亦旧、半新不旧的过渡时代文学——近代文学中的新生机,收录涉及近代诗界革命的十篇文章。所论为新题诗、近代竹枝词、近代诗歌中的新语句。另有两篇谈古代诗歌及诗社的短文,与记近代的二文有关,可互相发明;一篇谈近代日记,以之可见其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一并录入。此版修订,又加入四篇与日本有关的谈诗短
莎士比亚所处的早期现代时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共同构成了莎士比亚作品五光十色的壮丽图景。本书从早期现代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莎士比亚作品中呈现出的早期现代性各方面因素,以及莎士比亚自身对早期现代性的构建。显然,莎士比亚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社会风貌。研究表明:英国的早期现代性具有过渡性
本书研究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作家的汉语创作,讨论了王润华、英培安、谢裕民、梁文福、鲁白野等人的作品。贯穿本书的两大主题是“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重见家国”既指这些作家通过写作与“家国”在文学、文字中重逢,也指他们在文化上的南方之南再建精神家园。作者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后殖民研究、性别研究、文化批评理论、移
本书收入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多篇,尽管论述对象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和领域,但它们聚焦的却是同一个问题:在历史巨变的时代里个人主体及其隐含的主体政治的浮沉变化。无论作家文人的心灵历程,抑或语言和文体的创变,乃至制度层面的文化实践,都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中国在创建现代个人主体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难题,以及随着社
《月球旅店》是一本具有较强科普意义的硬科幻作品。与大多数科幻小说通常描写的距今几百年之后的虚幻世界不同,本书通过25-30后前往月球的旅客和基于当下技术背景的月球旅店的构思设计与融资过程两条故事线的发展,展现了前往月球旅游对游客的独特吸引力和实现这个愿景的接近真实的技术途径和可行性。在全书故事情节中,主人公的女儿肖凌宇
本书综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理论、威尔斯研究、文学与科学研究的相关视角与成果,主要研究威尔斯1895-1914年之间的科幻小说,将之置于现代科幻发展的历史之中,探索其范式性特征。本书首先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认知与陌生化的乌托邦内涵,及其形式分析的要点.
《志愿北理,益路有你: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我与公益”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编》收录的56篇文章,大都是由北理学子根据自身志愿活动经历撰写而成。在这些志愿者当中,有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有经历丰富的大四毕业生,也有已经投身科研的研究生,虽然投稿者的年级相差很多,但“公益”二字却把各个时期的学子联结在了一起,他们共同怀揣一份
《晚清人物寻踪》为作者寻找晚清人物历史踪迹的学术随笔。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的几次国内外游踪,以“晚清”为中介,细心寻找、辨认那些散落的先贤足迹,透过晚清人物的眼睛看世界。作者在字里行间体贴晚清人物的复杂情感与深微理路,“触摸历史”,还原场景,融合了学者的识见与文人趣味。
本书在每篇小说之前介绍了该篇小说的作者情况及创作背景,再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每篇小说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思想,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于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原文之后,编者还就每篇文章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读者就本篇文章阅读后进行深入地思考。每一部分均为英汉对照,本书可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短篇小说课教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