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篇,第一篇为免疫学基础,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第三篇为人体寄生虫学,共三十二章,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述、免疫系统、抗原、抗体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应用、医学微生物概述、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致病性与细菌感染、消毒与灭菌、化脓性球菌、分枝杆菌属、肠道杆菌、弧菌属与弯曲菌、厌氧性细菌、其他致病性细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病毒概论、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虫媒病毒、其他病毒、人体寄生虫学概述、医学蠕虫、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未来的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本书紧密联系当今时代背景,编写了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并且巧妙地融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健康中国”等崭新理念,给大学生们以“润物细于声”形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熏陶;同时在书中插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增强了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应用,其三还安排了大量的微课视频,增加了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其四,为了便于学习和记忆,每一章都编写了配套的思维导图。本书可用于高等学校药学、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助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鉴定工作中,病原微生物鉴定已从传统的形态学、血清学等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组水平等,极大地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在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重要传染病病原鉴定关键技术研究和参比库”课题组,围绕“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的诊、防、治水平,完善国家传染病科技支撑体系”的专项目标,以传染病病原鉴定防控关键支撑技术方面需求为导向,针对我国普遍存在且多发的传染性疾病病原,近年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为重点,经过三年时间的研究,新建或优化传
本书共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经典实验,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本模块侧重设计基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医学素养。第二模块为综合实验,每个实验融合了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模块是创新实验,主要是以当前比较热门以及与学生自身相关性比较强的项目为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书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的临床一线难题进行解答,共合计纳入66个问题——都是实际工作遇到,部分会高频遇到的问题。作者主要基于临床思维、文献资料和实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既有对经典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新角度解答,也有对“钉子”问题的解答,将实验室的工作与临床一线结合,得出更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报告,提高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的病原学诊断能力。
本书为健康中国·家有名医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从2003年的SARS到2013年的H7N9,再到近两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一次次的向我们展示了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危害及严重影响,特别是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其感染之广,给全球民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为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治水平,本书将从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了解呼吸道病毒的常见传播方式、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在当代世界已接近灭绝,但在20世纪上半叶却数度肆虐,甚至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未能幸免。本书讲述了人类研发疫苗、征服脊髓灰质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有疫苗研发与时间的赛跑,有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的比较与抉择,有索尔克与萨宾两位病毒学家的曲折故事,他们为对抗脊髓灰质炎贡献了毕生精力。这场与病毒的斗争,广泛动员了病人、医护人员、慈善组织、政府等全社会的力量,最大规模的一次疫苗试验,有近两百万名儿童和数十万成年志愿者参与。对医学和技术进步的坚定信念、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让人类最终取得了战胜疾病的伟大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内容包括:抗原,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临床免疫,细菌学总论、各论,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总论、各论,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