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辑录民国时期方志研究的相关文献近百种,文献来源主要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我国学者对历代方志编纂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方志学著述,广西、贵州、安徽、浙江等省的通志馆馆刊,安徽、江苏等省通志馆报告书、筹备概况等,以及上海等地通志馆编纂的地方史料集。这些文献资料对于
本书内容讲述: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此稿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基本陈列“兰台翰墨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的图录。本书稿从展览中精心选取近200件/套展品,以时间为脉络,以馆藏文物为信托,分为明清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等五个部分,涵盖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民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永乐群岛南部的华光礁环礁内侧。1998至1999年,文物部门对该沉舱遗址进行了水下调查与试掘,出水文物1800余件。2007至2008年,原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又开展了两次抢救性发掘,作为南宋前期沉船,“华光礁1号
本稿为近代日本汉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近代日本汉文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加以影印,并开展个案研究,逐一探讨其产生、传播至中国之过程,对中国学术、文化产生的意义等。本稿为丛刊的史地卷。
本书约25册,不仅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总志,而且也包含了以往各代的地理志内容。因此,成了每一个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工作者的必读书,尤其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资料。
2019年9月1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天的“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本书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成果,汇集三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及讨论。着重一提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终身研究馆员孙机从“从衣裳到深衣”“唐代服装怎样走向双规制”“清装与元、明
两院院士是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人才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江苏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由江苏养育成长和在苏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群星璀璨,人数位居全国省份第一。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到实现
本书是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太原市地方志研究室)开展旧志影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明万历《太原府志》、清顺治《太原府志》为底本,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相同版本为配补本开展相关工作。原样呈现了明清稀见刻本的历史原貌,为太原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做了必要的资料积累,是一件嘉惠学林、促进学术研
该书为丛书第六辑,为原书影印出版,共10册:第一册收录明严天麟撰《五经疑义》二卷、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五十卷(上);第二册收录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五十卷(下)、清于士达撰《湘湖考略》;第三至六册收录明来集之撰《倘湖樵书》十二卷;第七册收录明魏骥撰《南斋先生魏文婧公摘稿》十卷(上);第八册收录清徐芳烈撰《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