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化能力的
古籍影印。书稿共分为四十五卷,外集、龙城录、附录各二卷,集传一卷,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宋廖莹中编注。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集中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该书的影印出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研究柳宗元的学者的欢迎,而且还会受到热爱文学
词曲集。主要辑录明代文学家王九思散曲作品若干,其精于音律,是书为散曲代表作。书为《饮虹簃所刻曲》之一。该书为民国时期戏曲家卢前所辑,主要辑录金元明清历代散曲60种。所刻版片现存扬州中国雕版博物馆,现以金陵卢氏所刻旧版刷印,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
影印《函牍资料汇编》。该书选取清末民国时期的函牍资料出版物,符合现代人对传统书信格式及用语的需求,同时这些函牍资料史料性很强,各大图书馆对这类图书需求不小。 经统计该书共收录78种古籍,约合14000拍。预计成书按每册600面,每套约24册。印200套。
本书收入鲁迅致母亲、许广平、周作人等的书信多封,信中内容主要向亲友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近况,体现了鲁迅对亲友的关怀和体贴。
词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五代,大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而又复振起于清代。在清代词坛上,词人之多,流派之众,理论之繁富,风格之多元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继宋词之后又一座高峰,是为清词之“复兴”。 本书收录上海图书馆藏清词文献五十三种,都是首次公开影印出版,其中包括六种抄本,尤其有王国维《人间词》
左联文艺期刊全编(影印本共99册)(精)/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缔造的“延安精神”孕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延安儿女”。他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业绩。回首历史,爬梳文献,我们发现了被宏大的时代背景所隐去的一个个无名的延安儿女。他们如原上之草,前仆后继,为革命的星火所感召,用血肉之躯,筑成了守卫家国的长城,上演了无数撼人心魄的
《成一文集》 收集了作者从1978年开始到近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中短篇系列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报告文学和散文四大类作品。文集按体裁分为12卷,各卷篇目由作者自选。 《成一文集》中包括: 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顶凌下种》; 获1980年《北京文学》奖、山西省首届政府文学奖银奖《绿色山冈》; 获1979
在万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于2019年1月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