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化之前,西藏是一块笼罩神秘面纱的文化处女地,高耸的雪山,神秘的藏传佛教,悠扬的牦牛铃声,还有那片土地上红脸庞的汉子和女人。近现代的探险家和文化学家纷纷走入青藏高原,探寻这里。意大利学者图齐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文字和影响记录了考察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黄帝内经素问纂义》是《汉代医学经典纂义》丛书之一,该丛书是一部汇编汉代医籍训诂资料的丛书。这些经典在流传中,经过历代学者反复进行校勘、注释、补遗、辑佚等整理工作,不少学者还对书中的理论、方药和技术多所阐发,留下大量宝贵的研究成果。这些资料丰富而散在,或见于注释专书(如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注》),或见于专题论文(如
《施瓦兹外科学》是一部集外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权威巨著,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外科教学、临床及科研。于1969年发行第1版至今,见证并记录了外科学在对疾病的认知和诊断以及在外科技术和补充治疗等领域取得的非凡进步,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了严苛的充实或更新,以期达到外科教学的*水平。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权威著作,至今已出四版,自版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科书,对肿瘤放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放疗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立也层出不穷,大幅度地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水平。在肿瘤放射治疗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决定在前
本书是一部记载汉代以前人们运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以及当时已经掌握的天文、历法、生物、气象、地理及至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甚至数学知识来探索生命奥秘、揭示生命本质的、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同时,《黄帝内经》又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撰,明嘉靖间歙县汪氏主一斋刻本。一函六册。每半页十行,行十九字。
《本草纲目图考(全2卷)》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一。书名中的“图考”,乃是“考图”之意,将《本草纲目》“一祖三系”之金陵本、江西本、钱(蔚起)本及张(绍棠)本这四大系统药图进行逐一比较,考释各版本《纲目》药图存在的异同及与前后其他本草药图之继承关系,尽可能地分析其原委,有助于考证药物品种之本真,弥补《纲目》*初始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为明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该书还流传海外,对世界药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受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首
此为补遗第二辑,共包括金匮类六种,内科类九种,外科类二十四种,妇科类十二种,小儿类十种,针灸类五种,方剂类两种,养生类六种。
此为补遗第一辑,共包括综合类一十八种,脉类一十二种,内经类七种,难经类四种,伤寒类一十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