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套装共12册)/济南元典珍本集成》二十五卷,清马国翰撰,清道光二十九年历城马氏刻本。此本凡二十五卷,较自序所云少一卷。卷一为“首编”,载清帝御撰、敕撰之书六十二部五千九百五十一卷。卷二以下分经、史、子、集四编,五十七类。总计着录四千三百八十一部,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九卷。除去文集中别裁着录者二十八卷,实
《人文月刊》1930年2月15日创刊于上海,人文编辑所编,后改人文月刊社编。人文月刊每期所载重要史料及有关经济论文,均属不可多得之材料,尤以民国大事类表与杂志要目索引,比较有价值。杂志要目索引初每期只收杂志80余种、日报副刊10余种近2千余目,至1937年第8卷1—10期共收杂志544种、日报副刊10种、日报7种共计2
《北碚月刊》原名《工作周刊》,创刊于1933年3月,1936年8月更名为《工作月刊》,1937年1月更名为《北碚月刊》,一直出版到1949年11月,该刊共发行62期。该刊创刊时由中国西部科学院江与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编辑,1937年1月起,改由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试验区编辑发行。该刊是卢作孚开展乡村建设活动时所办,目的是
《三才图会》书成于明万历年间。汇辑诸书图谱为一编,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条记事物,取材广泛,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茂,相为印证。为形象地了解和研究明代的宫室﹑器用﹑服制和仪仗制度等提供了大量资料。采摭广博,偏重于通俗性和实用性,是明代图谱学
本书收录了扬雄著述海内外珍贵版本,收录《輶轩使者绝代语解别国方言》《扬子法言》《太玄》《反离骚》《扬侍郎集》,有宋、明、清刻本和抄本。海外版本有朝鲜、日本版本。
本书系吉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了吉林省图书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22839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内容丰富。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林则徐云左山房二种》,分别为《林少穆先生云左山房书目》和《林文忠公抄集楹联》。《书目》分为经、史、子、集、文、志六门,其中文门多为科举时文;志门著录各地方志,可见其藏书重在经世致用。《楹联》为林则徐所辑,分官类通用科名等17类,间有林则徐增删笔迹,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今以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藏本为底本原大影印,采用
《推十书》是刘咸炘之重要遗著,其内容涉猎面广且深,包括经、史、子、集、旁及西学。全书按其自订类目分别编为:甲、纲旨;乙、知言(子学);丙、论世(史学);丁、校雠;戊、文学;己、授徒书;庚、祝史学;辛、杂作;壬、札记,共九类二百三十一种四百七十五卷。《推十书》内容涉猎宽,学术价值高,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校雠、版本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与书法、绘画、围棋并为文人雅士必备之一艺,而在中国古代文明历程中绵延不息,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为文雅的具体表现,故有“琴棋书画”四雅之说。中国古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便出现在古代的祭祀或盛典之上。传说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琴,也有“伏羲作琴”之说,“舜作五弦之
在八十五年前发生的“一·二八”事变中,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包括涵芬楼在内的图籍惨遭焚毁,所幸在此之前,张元济先生已择涵芬楼中重要善本500余种移存上海金城银行库房中,使这批宋元明本及名家稿抄校本得以躲过日寇浩劫。《涵芬楼烬余书录》即张元济为该批幸免于难之善本所撰写的提要,字里行间充满张菊老对中国古籍的热爱,亦是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