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合了当今较有发展潜力与优势的福建省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及技术应用领域,与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地福建福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全书主要由七个章节构成,主体内容含:一、数字创意产业理论建构;二、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三、福建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变迁;四、福建数字娱乐产业;五、福建数字内容产业;六、福建
八千年前,黄河自沧州流经入海至1194年离开沧州近七千年的时间,黄河文化染就了沧州文化的底色,本文挖掘了黄河文化对沧州文化的影响。沧州河间、泊头、献县、南皮、任丘等县市都与《诗经》有关,特别是两汉时毛苌在河间集注《诗经》留下了现在唯一流传的《毛诗》与沧州的渊源。本书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从而,展示了沧
本书聚焦数字时代文化产品产权确权的“世界性难题”,系统剖析文化产品多重属性导致的确权、估值、溯权困境,构建融合创意、市场、社会价值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区块链、多维水印、智能合约为技术核心,突破版权登记高成本、低效率与侵权难追溯瓶颈,研发可解释、可量化、可追踪的智能确权服务平台;并在出版、影视、文艺等典型场景完成验证,
全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比较与借鉴篇,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首都文化贸易发展为主题,将首都文化贸易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效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行研究,多角度、多领域呈现了2024年北京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关注转型期实践逻辑,推动本土化理论研究为宗旨,刊发了许多在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2024年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贸环境中呈现总量承压、结构跃升、动能转换的特征。
本书立足于当代社会背景,在概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保护原则与方式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将数字化技术引入该领域,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并实现其应用,作者以鄄城砖塑、唐山皮影、阜阳剪纸、泉州提线木偶为例,具体展示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成果。
中文文学经典化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之间的建构关系,及其呈现出来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全球建构是当下中国学术界要回应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的文学史研究的成果,不少是将注意力放在材料的拼凑和领地的占有,而整合性的理论研究却极其缺乏,往往造成文学史的逻辑混乱和大杂烩现象。2024年11月1日至3日,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举措。本书旨在探讨区域国别视域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相关学术文献、研究报告等,梳理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案例,分析其在不同区域国别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