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物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基础知识、传出神经系统疾病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脏与血液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抗恶性肿瘤与免疫系统疾病用药八个模块,若干个典型药物应用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各系统药物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或临床常用药物为重点
《药物分析》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包括药物分析检验标准及程序认知、取样与留样、药物的性状检查与物理常数测定、药物的鉴别、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制剂的常规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和典型药物分析等八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包括情境描述、学习目标、任务分组、信息获取、工作实施、相关知识、评价考核和巩固提高等板块,便于师生教学。本书在编
《生药学实验指导》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篇为生药学实验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生药鉴别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生药显微鉴定技术以及生药鉴别要点等内容。第二篇为生药学实验,编写十五个实验项目,其中实验一为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试验,实验二为生药的纸色谱、薄层色谱鉴定;实验三为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实验四为藻、菌、蕨类及
《药用基础化学(上册)》(第三版)主要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共价键、元素及其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分散系、电解质溶液等化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同时,介绍定量分析法的步骤及误差、偏差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以及电化学分析法、光谱法
《药物化学》(第五版)全书共2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药物靶标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第一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第二章)、药物结构与药物代谢(第三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四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第五章)、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第六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第七章)、镇痛药(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
本书通过对用药安全法律法规及医院关于用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用药安全文化建设以及病区药品储存与管理、溶媒稀释、剂量换算、高警示药品的使用规范、儿科高风险渗漏药品使用规范、皮试药物使用规范、抗微生物药物使用规范、儿童抗肿瘤药物使用规范、儿童口服药、雾化药物使用规范、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环节质量控制等系列培训,提高护士用药安全
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正式成立,我成为该学院的创建院长,副院长由北京大学药学院赵明教授兼任。赵明教授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访学,2014年接任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院长,是本书作者之一,其他还有:吴国锋,2007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21年开始担任浙江医药的首席科学家;吴
本书系统阐述了药学、中药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与实践进展,构建了药物本源-研发创新-产业全景-质量管控-法规伦理-专业探索六大知识模块,为药学类、中药学类新生开启专业认知的新视界。全书从药物的历史根源出发,溯源《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的千年传承,解析化学药物与生物制剂的现代化进程;聚焦新药研发前沿,详解靶点发现、智能筛选
本书系“科学起跑线”丛书之一,是“华山感染”团队继《病菌简史》《疫苗简史》之后的最新医学科普作品,徐徐展开了一幅20世纪抗菌药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没有哪一类药比抗菌药物拯救过更多人的生命,它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在本书中,抗菌药物不是考题中的选项,不是医嘱里的处方,它可能是不经意间的发现,也可能是
本书是“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材,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课程建设过程、药物合成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课程标准、教学情境的建立、考核方案等,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第二部分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编排了准备物料与确定工艺、使用与维护反应设备、合成氯霉素原料药三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中包括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