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性治理危机而提出的科学构想和实践蓝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母体”资源,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因子,形成容纳古今中外的精神气度和理论框架;紧扣全球治理现实并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文化构建的存在论基础、认识论支撑和价值论立场,依
本书围绕世界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一些基本问题,选择国际关系中常用的国际法规则——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关系中表现得比较活跃、使用频繁以及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些国际法新规则——来进行分析与论述,内容涵盖了国际关系的演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与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的实力地位与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在国际关系
国际制度是确保国际稳定和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众多的国际合作与问题解决都离不开制度的协调作用。然而,自1960年以来,国际制度已遭遇200余次的退出行为,这直接冲击了国际制度的有效运转和国际秩序的平稳运行,关注这一现象对于理解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过研究国家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国家需求的层次性和国际制度的
中拉论坛是推进中拉整体合作、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最重要平台。从早期构想到正式落地,从建章立制到全面合作,从共克时艰到“双向奔赴”,中拉论坛走过了十年辉煌发展历程。作为首份全面梳理中拉论坛机制的研究成果,本书对中拉合作十年历程展开了系统性总结与前瞻性思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创新突破。具体而言,一
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的涉华宣传情报(1949-1972),建构起中情局涉华知识生产的议题框架,使我们得以窥见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信息过滤并由此生产出“作为情报的知识”的运作机制。作为情报的知识构成了美国官僚机构对华认知的基础,此种知识以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为目的,其生产需要经过一整套机制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和提炼,
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华关系始终被放在其对外关系重中之重的位置。《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依据翔实的资料并参考学界的先行研究成果,系统地考察了日本从明治政府建立到21世纪初对华关系演变的历程和特点,阐明了战前日本从游离于华夷秩序到推行“大陆政策”、从提出“东亚新秩序”到推行“大东亚共荣圈”,不断对华扩张、侵略的清晰
法律外交由来已久,但21世纪后才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迁,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国家间的身份、角色重新建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发展潮流。如何处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如何根据国家角色确定对外政策,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以法治
区域国别学是国家层面呼应百年之未有世界大变局与全球中国发展而出台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时是以某一专门学科为厚实依托的。本书由精心挑选的十六篇区域国别专题文章组成,分别从三个不同维度探讨中国区域国别学:其一,跨学科的探索;其二,历史学的探讨;其三,圆桌讨论与个人访谈。本书是区域国别与国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