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国家和云南省的健康扶贫政策文本,分析健康扶贫政策的现状和不足。其次在健康扶贫政策背景下通过对独龙族居民的健康信息行为深入调研,采用描述统计、开放编码的方法分析样本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独龙族居民的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独龙族健康信息行为的理论模型。再次以健康信息素养理论为
本书共分为五章,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数字记忆构建进行研究与论述。通过选取丽江古城范围内的大研古镇、白沙古镇、束河古镇作为重点研究场域,以古城数字记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字记忆的内容与范围、构建理论与方法和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三方面的问题。本书从理论层面,研究丽江古城数字记忆的内涵外延、分类构成及其内容与价值。从实践调查
在文化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乡村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融合旅游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作用,不仅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有效途径。本书对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了整体性和动态性研究,并选择了海南保亭县和湖南凤凰县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案例分析。同时也从民族地区旅游商品、敦
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考察一种民间信贷方式(“呈会”)背后的信用逻辑。通过系统深入地调查“呈会”习俗的历史变迁和当代形态,分析“呈会”参与者的社会交往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的、意向性的“信用边界”,探讨普通民众建构的信用边界和内化于民俗生活中的信用策略。此外,本书还进一步深入到“呈会”习俗产生的民俗语境中,呈现“
本书以畲族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从畲汉互动视角把畲族民间故事置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整体之中进行讨论,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探寻畲族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成因,并对畲族民间的神幻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小说故事、英雄故事进行分类型研究,深入挖掘各类型故事中的畲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立项资助(22STB004)2022年立项,2022年12月结项。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于12月11日召开,来自民族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76)阶段性成果。清代黄金家族诗人创作颇为繁盛。无论是八旗满洲还是蒙古王公、亦或是改姓的民籍诗人,都有诗作留存,其中还有女性作家。本著作以博尔济吉特氏所作诗歌为研究对象,在宏观的把握上加以微观的审视,力图全面解读这一群体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进而
乡村集市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易形式和生活场域,既是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再现地方社会生活和民俗网络;也是人群、物资、文化和情感交流互动的重要枢纽,作用于民俗生活的构成和演变,进而成为理解文化形成和变迁的有效视角。本专著以地处武陵民族走廊上的乡村集市——庆阳坝集市为案例,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76)阶段性成果。和瑛家族是清代享有盛名的文学、科举世家,人才辈出,著作宏富,在清代八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著作以和瑛家族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梳理其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婚姻、仕宦、交游等材料的基础上,从空间理论与诗歌美学的视角,考
近三十年来,人们逐渐接受用文学人类学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一广阔的主题领域,它也是本书讨论的核心。本书以德语文本为主,英、法文本为辅,探讨了1819世纪不同学科带来的对人的新认识,如何丰富与拓展了文学的主题与叙述技巧,并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多层次地体现出来。书中涵盖狼孩实验、疯人院观察、侦探文学等多元主题,通过卢梭、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