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的流动性、互联性和一体化程度都大大加强,一种观点变得愈发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平等。然而,本书意在论证,不同人群生长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世界仍然崎岖不平,数十亿人的命运仍因地域而截然不同。 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之下设立的新的二级学科。该学科的创立,体现了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源过度索取、环境破坏、生态失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当代人对蓝天白云的向往、青山绿水的憧憬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由于该学科创立时间还较短,在
在20世纪的头三十年里,德国致力于保护自身不受西欧广为传播的社会疫病生育率下降的损害。本书从追溯德国19世纪以来的人口政策讲起,集中分析了魏玛时期为应对出生率下降所进行的政策调整,阐述在面对这一人口危机时,一般认知中民主的魏玛共和国如何通过引入政策法规刺激生育、调整人口结构,以及这种国家介入生育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与纳粹
人口老龄化标志的老龄社会是重大的人类趋同现象,如何应对,关系人类社会的沉浮兴衰。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既关乎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攸关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又肩负世界责任,攸关全球老龄社会趋同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建设,必须坚守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情怀的原则,构建以人口战略、健康战略、经济
“老漂族”(简称为“老漂”),指从外地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根据2018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6个城市的老年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12.8%。本书从家庭社会学视角透视了“随迁老人给子女带孩子”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作者运用深度访谈法、网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提供的良好就业岗位有限,城镇化安置后易地搬迁移民出现了再次流动现象。本研究基于新地域主义视角建构城镇化安置易地搬迁移民生计发展流动性治理分析框架,阐释移民生计发展流动性治理逻辑,阐述移民生计治理的技术主义策略和合作主义策略。结合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易地搬迁移民生计发展的帮扶实践,论述了
(一)主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失能老年人不仅面临身体衰老、生理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等生理健康问题,也面临社会角色转换、社会地位下降、社会参与减少等导致的孤独感、无用感、抑郁感等不良精神健康问题。本书以精神健康服务需求为逻辑起点;使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划分维度、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升级的进程中,探究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不仅为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为从社会资本积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启示。本书重点回答了五个问题:农业转移人口的高质量就业现状如何?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
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和持续增长的特征趋于消失,传统人口红利式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挖掘传统人口红利潜力和开启人才红利,加快培育新人口红利。作者蔡
本书稿为研究英国中世纪人口变化的学术论文,主要探究了影响英国11世纪-16世纪人口变化的因素,并划分出其人口变化的三个阶段;其后,阐述了11世纪-13世纪未人口的增长、14世纪-15世纪未人口的减少和停滞、15世纪未到16世纪初英国人口的恢复这三个阶段的详细情况。就国内而言,尚缺乏对英国中世纪人口研究比较全面的论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