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世界上各种宗教和神秘文化中涉及的幽冥之旅的论著。所谓“幽冥之旅”,在本书中是指相信灵魂存在的各种宗教和神学传统,如萨满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甚至传统巫术等,这些传统所描述的天堂、地狱、意识改变状态、脱体经验、濒体验等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不同于现世的想象和经验。在作者看来,这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本书论及永恒回归的神话及永恒回归的模式,认为这是一切宗教、仪式和神话的一个基本的主体和模式。永恒回归的思想发生于史前人类朴素的世界观和深化思维方式,是初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循环变异现象的神话史概括和总结。本书旨在探讨在古代社会或近代西方社会以外的社会中,人如何勾勒出人的意象,以及他如何认定自己在宇宙中所占的地位
本书论及的灵知派,据说出现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希腊和罗马的殖民地世界。灵知派被称作异端的、融合的、东方的、激进的、忤逆的和寄生的。本书通过检查现代文献史学如何一步一步地发明出了一种新宗教即灵知派来重写基督教史——这个灵知派出自早期基督教论辩而贯穿于后启蒙时代的历史决定论、殖民主义和生存论现象学。本书还将确定在哪些地方,那些
希腊神话是人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精神遗产,神话中透露出的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爱情意识、社会意识等,深深影响了此后西方艺术的内涵和审美追求。中国传媒大学学者江逐浪借助轻松幽默的文字与精美艺术作品,深度解读神话,挖掘背后的深刻寓意,启发读者走进艺术,了解历史与文化,启发人生思考。本书以众神的软肋为线索,介绍十二主神之间关系以
阴阳理论是与五行理论体系相伴的另一个理论体系,人们习惯将二者统称为阴阳五行。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几乎出现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但肯定不是同一个理论体系。相比五行理论,阴阳理论的起源相对清晰一些。古人将二者融合之后形成了一个“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其覆盖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的深度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本书根据作者自身实践的总结解决
尼采与基督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难题。本书就尼采的重要著作《敌基督》,围绕理解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而编选。本书企图回答:尼采攻击基督教,针对的究竟是谁?是哪一种基督教?既然尼采肯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者——没有“神”,对于尼采来说,生活是无法承受的——那么,尼采信奉的究竟是什么“神”?本书所选文章,勘称晚
全书分“人生篇”“考证篇”“云游篇”“师友篇”“成就篇”“故里篇”六篇,详细讲述了陈抟读书、传道、研究学问的过程。
本书作者白庚胜先生是著名的纳西族学者,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纳西学学会会长等职务,领导了多项文化、文学、国家“重大课题”等学术工作。本书稿以人类学、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作者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纳西族的历史文化,神灵体系、类型、形象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对纳西族的历史
本书稿是白庚胜先生将其博士论文之一《东巴神话象征之比较研究》拓展而成,作者从象征人类学的整体进展来研究纳西神话象征,主要从神龟、神山、神树、神石、眼睛、神海、色彩、桥等几个方面的象征及其比较进行研究。研究状态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作者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实现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学术理想。其内容在神话学和象征人类学研究
本书分为两个研究视角,中央王朝对道教的整体性管理是道众必须遵守的外部规范;而道教内部制定的组织、修持及生活规章则是道众必须遵守的内部规范,均与道众的宗教修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有清一代的道教事务管理。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清代道教事务涉及到的道官、度牒、宫观以及戒律、清规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都进行了相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