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观念论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考察的目光从事实之处牵回我们自身,要求首先关注“对世界进行注视”这一行为本身。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正是在这种“注视”的过程中不断被构造起来的,它们本身并没有脱离于“注视—提问”这一系列理智活动之外的独立性,而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多样性关系,以及这种种关系自身才是哲学真正的注视焦点。
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个部分导论,把自然界规定为一个由理念产生的、辩证发展的体系。篇“数学”考察的是空间和时间;第二篇“物理学”分为“力学”和“无机物理学”,前者考察的是排斥和吸引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以及天体运动,后者考察的是光、颇色、磁、电和化学过程;第三篇
本书从近代启蒙主义的历史观入手,梳理了从近代历史观到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的具体理论形态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隐含于其中的内在逻辑走向和向德国古典哲学历史观发展的理论必然性。目的在于考察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是要揭示出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到马克思唯物史观之间的内在逻辑演进过程,并从历史观的根据、人类历史运动的法
帕斯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本书依据帕斯卡尔研究中重要的三个方面身体的秩序、精神的秩序、心灵的秩序架构了本书的主体,借由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帕斯卡尔作品数量为全世界之的优势,通过帕斯卡尔尊贵的手稿、论文、手写本、古老的印刷本、物件、绘画和版画、图片以及
《生存哲学》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雅斯贝尔斯逐渐从心理学转向哲学。直到1938年,他在这部著作中明确将生存确立为其哲学的基本主题,也首次完整表达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亦即对存在的成全、真理与现实的探讨。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承接谢林与克尔凯郭尔对德国唯心论的突破,并在与海德格尔的对话
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历史”的总体考察,以丰富的文献和研究方法书写成中国的学术表达与教材读本;对于读者了解其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西方人文主义历史发展及其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理性主义时代等不同阶段的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重大问题十分有益。本书以批判思维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思考问题和解
《法国哲学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莫伟民主编的法国哲学学术论文集,一年一辑,今年已出至第四本。书稿共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六个主要以法国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德勒兹、笛卡尔、阿多、康吉莱姆、马拉布、伯努瓦,另三个部分则为专题性哲学研究,分别是现象学、艺术哲学、概念哲学。其中,每一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欲望与快乐希腊哲人论情感与好生活,集中在古希腊的非理性研究,包括对情感、欲望,怀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书收录国内外著名学者和青年专家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尤其是伊壁鸠鲁主义、柏拉图主义、欲望、情感与快乐生活等主题的原创作品和译文,有利于在中文世界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本书内容包
本书通过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他的若干美学范畴的分析,确认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定位,阐明马尔库塞技术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厘定马尔库塞的技术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进而思考马尔库塞技术美学的当代价值。
本卷由三部分构成:上篇《波普哲学评述》出版于1982年,它系统地介绍了科学哲学中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的哲学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中篇《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出自1983年出版的《唯物论史话》章,其中夏基松先生对唯物主义的早期起源进行了历史性分析;下篇收录了夏先生在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