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宝贵的木本植物标本的典藏集,书中有80余种标本的高清大图,加以作者的精准描述,阅读它就如同拥有了一间小型的植物储藏室。这也是一部对树木与人类的羁绊进行精彩演绎的植物文化读本。除了植物学知识外,作者凭借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每种植物的别名、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每种植物都性格鲜明,在人类的历史与日常生
本书对其中部分植物资源进行介绍,包括:粮食作物10种、野生蔬菜资源20种、野生果树资源10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77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48种。每个品种介绍了其科名、属名、形态特征、应用价值、研究利用现状等内容,并配以大量的图片。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缘,地处北纬8°-24°、东经102°-110°之间,陆地面积331,000km2,连接中国-喜马拉雅与马来西亚生物区系的关键位置。越南北部地区分布着广袤喀斯特地貌,与中国西南部不仅自然地理联系密切,植物区系也存在较高相似性。因此,越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区系地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与越南国家自然博物馆
本书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出发,细数18种我们最常见的草木花卉与古代中国人的故事,从而解读中国人的美学理想和精神气质。
本书利用LTDR、MODIS和GIMMSNDVI三种数据集对1982-2014年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NDVI、不同季节NDVI以及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以及生长季长度三个物候参数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气象数据,研究植被对于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多年冻土退化对植被的影响。
本书项目结合了目前常见的国际一流植物园的评估标准和上海辰山植物园自身的发展特色与思考综合而成的,最核心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条适合上海辰山植物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本书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包括科研评估指标、园艺评估指标、活植物收集与管理评估指标、科普评估指标、服务评估指标、管理评估指标)分解、具化概述
该选题将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自2011至今所发表的植物学研究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内容进行整合编排,收录了毛莨科植物研究论文共48篇,毛茛科之外的植物类群,如荨麻科、紫堇科、紫草科、罂粟科等研究论文30篇,共收录78篇。通过整理王院士八五之后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王院士倾注毕生心血为祖国植物建“户口”的一
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坡余脉,保护区内植被类型有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和草丛等9个植被类型,有植物1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4种,如伯乐树、闽楠等。君子峰保护区不仅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理想场所,也是
本书稿编写组根据多年的野外调查和考察经验,以梅州市、潮汕地区等粤东区域为主要调查点,采集标本上万份,然后记录有农药活性的植物种类、生活类型、生存环境,进而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衍生物、农药活性、应用现状等。全书共列出了204种粤东地区常见农药植物,每种植物下都详细列出其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主要化学成
喀斯特地区作为广西的典型生态脆弱区,是政府石漠化治理和植被保护修复的重点关注区域。近5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围绕其植被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和成果应用服务。本书较系统地梳理了“3S”技术在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取得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地区植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