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湖人文学科丛书·区域文学的律动:<天山>流变与新疆当代文学》是一部内容丰富、考订翔实、富于创新的著作。作者欧阳可惺、钟敏以新疆作协主办、新疆文联主管的文学期刊《天山》及其历史变迁为线索,对新疆地区的文学现象以及围绕中国西部文学而发生的争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该地区的文学置于区域历史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横向互
陈国恩、王德威、方长安主编的《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是2012年12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成果的汇编,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如
本书从中国文学作品里勾勒出与科学相关的资料,条分缕析,展示了中国自上古至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文艺的历史脉络。以时代为顺序,以作品与人物成就为线索,全书分为九卷:绪论、先秦、秦汉至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当代的科学文艺(其中当代部分分为上、下两卷),每卷下列数人的科学文艺成就。既有《诗经》《楚辞》《山海经》等作品的
本书为作者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结集,无论是研究作家作品、流派与思潮,还是相关的理论与现象,主要侧重于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视角来展开论述,视角独特。
西北地域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西北地域文学研究,交流研究成果,西北民族大学举办了“中国文学西北论坛”,国内外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参会,《西北地域文学研究:中国文学西北论坛论文集》即为会议论文汇编。内容涉及:西北作家研究、反映西北地域的文学作品研究、西北出土文献的研究、西部少数民族作家研究等,内容丰富
《清代广西作家群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广西家族文学群体的出现,是清代广西文学兴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因为家族文学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性,至少是在一定范围内已形成的自觉意识。这是促进文学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清代广西家族文学群体的主要代表,是那些已在广西长期繁衍生息、扎根本土的家族。他们经过相对漫长
《傅斯年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傅斯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本书分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内容包括:建安文学与正始玄风;元康文学与过江名士;南北朝文学及其文艺论等。
李修生、赵义山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第3版)》,当年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那就是在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中,文学性被泛化甚而悬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本书的出发点是立足文学本位,目标是回归文学本体;同时,力图寻绎中国文学发展的独特路径,保存自身民族传统特质。但这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是在文化建设中,学界长期的目标。本书
“白马湖作家群”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活过的一群作家,包括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他们以个性化的文学创作和理想性的教育实践,为现代文学史与教育史写下了一页动人的佳话。张堂锜编著的《白马湖作家群论稿》一方面以“人”为主体,探讨这群作家的文人形态、思想特质与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