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着眼于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在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深化利用,提出了构建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设想,全面阐述了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在数据分类与编码、要素表达、图示表达、数据交换以及数据产品规范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并辅以实例说明了标准体系的扩展和实现方法。本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用户处理和使用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的指南,也可以作为
日本海洋经济
这是一本不停地往外“蹦问题”的科普书,因为作者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科学记者和科普讲师。他参加过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精心挑选了远洋科考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难忘的经历写在了这本书里,从“抓娃娃”一样的常规大洋科考,到身穿“霸气装备”的我国第一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再到神秘的深海“臭屁城市”……看到这里,你的好奇心是不是已经被
本书分类总结了海洋各项可再生能源水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及主要问题,基于专业实际需要,本书限于讨论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及盐差能五个方面的力学知识及问题。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启动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作为依托,通过多年的海上调查工作,查明了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特征和海底地貌类型并总结了其展布规律,编制完成了新一代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长远发展需要,代表国际当代科技水平的海底地形地貌图件,图件以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对周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本书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有关海洋利益、海洋观和海洋发展方向选择之间的关系,以服务于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首先阐述了当前国际海洋发展形势和我国海洋发展的成就和机遇;其次是在现有国家利益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海洋利益的概
“韬海论丛”系列丛书,旨在从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我国海洋方面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问题,从多角度反映专家观点,为关心海洋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涉海专业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讯、优质的研究成果。在丛书体系上,按照不同主题探讨海洋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韬海论丛”第二辑,内容拟按照“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态文
本书分析了我国和其他金砖国家海洋开发及海洋科技现状,研究金砖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机制的五大要素,并结合动态规划的模型分析法构建路径图得出了海洋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实现的□佳路径,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保护、社会经济、科研宣教、产业发展以及大事记等,附录中还汇集了各门类生物名录(在过去基础上作了特别订正补充)、保护区管理条例最新文本、历年出版论著文献清单等。编者从保护区建区初期就从高校调来专职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将近30年工作中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系统
本书共8章。书中对传统的经典的原创的地转流、Ekman风海流、Rossby波以及潮运动理论,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颠覆性的新见解。对海潮运动提出了全新的整体潮理论,认为,海潮运动是由天文潮和自主潮两个部分组成,天文潮为世界所有海洋所共有,自主潮则为每个海域所独有。书中强调指出:只有在牛顿时间系统里,即只有在潮汐时间系统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