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卷,*卷革命与改良,从俄国二月革命到斯大林执政前,主要阐释了苏联成立前的革命以及成立后的社会改良;第二卷大转变,主要介绍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历史;第三卷改建与易帜,主要论述了苏联解体前后的经验与教训。
法国史专家约翰梅里曼依据翔实的档案资料,通过对法国巴拉聚克小镇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乡村小镇的一幅幅历史图景,乃至一草一木,如数家珍般地解说它的过去:这个耸立于法国东南阿尔代什河岸的小镇,有地中海式的气候,但人们的生活艰辛,文化落后,观念保守。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两次世界大战,虽对这个偏
德国通史·第三卷 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德国通史·第二卷 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德国通史》*卷叙述公元1500年以前的德国历史,即从远古到宗教改革运动前夕的德国古代中世纪历史,主要涉及辉煌的封建帝国时代。这一时期的德国历史有欧洲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是日耳曼化、基督教化和封建化的欧洲历史的组成部分。同时,德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也已经初露端倪。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发端阶段。
德国通史·第六卷 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德国通史》第四卷叙述1815年到1918年的约一个世纪的德国历史,属于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通过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迈上了强国之路。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dingfeng阶段。
《德国通史》第五卷叙述从*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历史。在短短的二十七年中,德国如过山车般经历了从zui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魏玛共和国和右翼极权主义的第三帝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属于德国现代史范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危机和畸变的产物。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在与西方文明的适应、冲突中出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书稿。北宋雍熙元年,太宗把翰林图画局升格为翰林图画院,后人简称图画院或者画院。北宋末年徽宗时期,画院教育达到很好。南宋时期延续了北宋画院的用人体制,画院画家成为当时画坛的保证主力,并且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历史走向。学者们对两宋画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画院的建制、渊源、创作等方面,而对于两宋图
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佟雅典争雄,如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轨迹?罗马被母狼抚育的双胞胎兄弟建立的城市,如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曾让整个欧洲为之战栗的“黑死病”是一种什么疾病?千年帝国拜占庭亡于何人之手?欧洲的宗教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