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时涨时落、双减政策落地生效、新型消费此起彼伏……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民生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本书所推出的评论文章,意在透过新闻表象,梳理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由果看因,让你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1935年10月10日,在陶行知先生的热切鼓励下,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新安小学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批团员14人,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乡亲出发了……从1935年到1952年,十七年风云岁月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
本书为澎湃新闻评论部夜读栏目的文章精选,也是2021年初出版的《人间指南:澎湃夜读集》的续篇。栏目文章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话题,回应社会关切。文章所涉话题涵盖社会、教育、生活、亲子、文艺、职场等社会主流人群关注的领域,坚持话题性和原创性,因为新闻源本身的热度,这些夜读类文章洗去了心灵鸡汤自带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突兀感,让表
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虽然过去了七十年,但李继德每每忆及黄继光,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李继德和黄继光,在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结下了比兄弟还亲的战友情谊。本作品从李继德的视角,深情讲述了志愿军生活和战斗的情景、战友黄继光的日常风范,以及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
从迷恋中式帆船,到复原造出一艘传统木帆船,需要多少努力?这是一个为梦想造舟的故事,一端是热爱,一端是大海。出走和自由并存,欢乐和痛苦参半。许路,大海的儿子,童年时诏安老家的大帆船一闪而过,却永久地影响了他的生命。他想找到一艘老式木帆船,驾着它重新出海,环绕地球一周。寻觅、挖掘、研习、复原、建造、下水…&h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书写了太铁房建职工甘于奉献、秉承和发扬铁路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发扬“螺丝钉”精神的故事。讲述了在新时代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下,身处平凡岗位的太铁房建人,如何用行动践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精神。这些亲历者质朴的叙述,仿佛把我们带回历史的现场,他们的岗位平凡而又特殊,他们的工作微小而又伟大。他们热爱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认真履行职能,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本书收录了从2018年至2020年《人民日
本书以时间为序,按照报纸期刊、网络媒体进行分类展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的稿件,以及见诸媒体的“财大学人”的理论文章、视频专访等,仅作为附录一一呈现。期盼这些新闻报道能唤起厂大师生、海内外校友对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期盼关注山东财经大学发展的朋友能由此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期盼山财大的未来更加美好。
本书从杨贵出生一直写到他阖然长逝,长眠于红旗渠畔,用纪实方式描绘了他90年的壮丽人生,将一个信念坚定、终生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以时间为线,描写英雄王能珍一生的事迹。作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王能珍出生贫寒,参军入伍后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成为军事技术能手,多次受嘉奖。由于过度劳累,患上慢性胃溃疡,只得复员回家。第二部分写复员后病情加重,胃部大切除。虽身患重病,他始终不忘初心,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时时处处热心公益事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