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改变,新的时代,新的经济生活方式,新的技术条件,也促使人民大众的文艺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学艺术遇到了新情况,应该怎么办?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的观点。这种“终结观”,实际上反映的是文艺与审美的关系,文艺与作为其载体的媒体间关系,以及文艺与所反映的观念间关系这三重关系的变化。因此,文艺
本书主要探讨近现代东北文学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俄罗斯文化在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研究俄罗斯文化对近现代东北文学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把握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和发展的脉络,而且是对整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本书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学影响的历程、规律、机制,在
该书以天水文学现象和天水作家群的创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于甘肃文学的表现特征、价值生发点和缺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全书总共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46篇文章,分为为尊者言、听他者说、与身边人语、和较小者谈、写于女书和漫议杂聊六辑,从作家创作和特征现象的分析两个层面入手,将切的文本细读和严谨的理论阐释予以
《视角与方法:中国文学史探索》是中国文学史著名学者蒋寅在还历之年回顾数十年学生历程、检阅自己学术成果的结集。全书以三十一个个案为基础,收入《古典文学的精神史意义及其研究》《吏隐: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陆游的沉寂与走红》《乾隆二十二年功令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等多篇代表作,内容涉及四个方面:
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写法。本书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在有限篇幅里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在具体论述上,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的独特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
本书以“真心”为视角对儒释道三教与宋元明的文艺思想作出重新解读。首先揭示出三教乃同源的关系,源头即为“真心”。其次,通过发掘宋元明文人、僧侣、道士对“真心”的理解与阐释,展示作为哲学、宗教概念的“真心”如何深入影响他们并被其纳入文艺领域,从而形成“真心观”这一将哲学与文艺合为一体的根本理念,并指出其在宋元明的发展脉络和
《大西南文学论坛·第3辑》对“旧体诗应否归入现代文学史”进行专题讨论,话题发起者曹顺庆先生进行“再论”,黄维樑、陈思和、李怡等著名学者的聚焦使话题讨论更加深入。全书主要分为两个栏目,在开明论坛栏目中,旧体诗词的创作者研究者周啸天、赵义山等人亲身说法,带来创作现场的意见;大西南区域文化与文学栏目中对傣、彝、藏等多民族文学
《东北文学文化》对世世代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创造、传承、积淀下来的,具有文学性质或文学特征的精神创造,以及以东北地区为文化土壤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开展的文学活动进行了论述。全书梳理和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文学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日常生活与口头文学、历史记忆与史传文学、文化融合与汉语书写、休闲娱乐与通俗文学、古今转换
中国现代西部文学地理
《中国大文学史(套装共2册)/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分为十卷五编,其中包含了绪论、上古文学史、中古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以及近世文学史,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经学、文字学、诸子哲学乃至史学和理学等,是我国率先出现的一部体制庞大、内容广博的文学史,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不仅有丰富珍贵的资料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